西安,我的家乡


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
文苑天栏地
西安,我的家乡
文/刘梦园
西安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 ,在这个城市中,我从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天真烂漫的少女”,如今也到了“镜中无奈鬓丝何”,的天命之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汉唐圣地,敞开大门,向世界展示自己辉煌的历史,中西文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碰撞交融,多元化的西安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现代化了。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父母单位低矮潮湿阴暗的平房,打水倒水要走很远的路,天晴时还好应付,下雨天就得戴草帽穿胶鞋。《黄帝宅经》“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动天地。”房子永远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大事,不仅是栖身之地还是精神的家园。有了房子就有了家 ,不用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在风风雨雨的人生的旅途上,家永远是温暖的港湾。后来我们家搬到文昌门外的文艺路,这条街是陕西各类顶级大剧院扎堆,文艺院团云集的地方,住上了西安最早的简易三层楼一层五户,水厕公用,我们家住在三层。少年时我常常穿过马路到陕西省歌舞剧院,听歌唱家唱歌,舞蹈演员跳舞,在刘正老师家我第一次看到了声乐教学,她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既是演员又是教师,她是唱花腔女高音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奶奶七十多岁从南方来,喜欢这条有艺术气息与护城河相望的街道,但上公厕打水倒水很不方便。改革开放后,房地产开发,盖了很多水厕到户的单元房,民生安居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后来又通上天然气,再也不用担心煤炉子封不好灭了,还得用柴火点燃,把蜂窝煤搬上楼的烦重,西安市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进入二十一世纪,通向千家万户的网络,使西安逐渐与国际接轨。
高考制度恢复,西安重视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力量,当时教学中的中坚力量,有很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响应祖国号召 ,支援大西北,从祖国各地来的大学生,他们坐火车来西安时,对西安的印象,只是脑海里古诗词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描写,从刚开始的举目无亲无友,到后来结婚生子,扎根在西安,他们中有一个院士毕业于南方名校研究生班,校方挽留他,他坚决要求到西安来,文革中白天参加劳动大辩论,晚上看科研书籍,忧国忧民,相信总有一天,能拨云见日,壮志以酬,漫漫十年阴云散,科学的春天百花开,当南方一所院校以优厚待遇想调他时,他深情的说:我的根已扎在西安,根深叶茂,现在要连根拔起,必会伤根断枝,我就是西安这片土地上的人!他率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而我的拙笔粗文,岂能表达出院士的家国情怀?诗人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才是最好的写照,在这些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 西安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有一家世界五百强的知名企业,有一半的员工,来自毕业于西安的大学生, 西安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而那些当年离开自己的出生地,离开情深似海的父母,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西安的大学生,这些人最后大多长眠在西安的土地上。
幼时寄养在柏树林街旁边有明代的城墙,西安碑林,汉朝卧龙寺,以后住到文艺路,离小雁塔很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搬到翠华路毗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距离大雁塔不远,生活环境使我对历史文物有天然的亲切,201o年春暖花开,我和同事一大早搭车参观汉阳陵汉景帝和王氏的墓,文景之治,为汉武盛世打下了基础 ,到了汉阳陵,游客们对汉景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无厌也 ;其唯廉士,寡欲易足。” 这闪烁着思想光辉的警世恒言照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参观结束已到下午,二十几个游客在车站等车,得等一个小时班车才来,一个游客提议,每人表演一个节目,一位河南的游客首先唱了豫剧名段,两位安徽来的女士,唱了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最后轮到我这个西安人,看了看汉阳陵蔚蓝的天空,独唱了《我爱你中国》,一下子围了很多人,一个旅游大巴旁的侨胞,走过来,握住我的手说,今天的情景使我想起电影《海外赤子》中的画面,电影演员陈冲边弹钢琴边唱这首歌,结果来了很多人,你的歌声也把大家都吸引来了。一个苏州女士说:”你也姓刘,你会不会是刘邦的后代?”我笑了,自豪的说:‘’西安地杰人灵,祥云缭绕,有帝王之气。”’
走在西安的土地上,就走在了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脚印上,对面一位中年妇女迎面走来,嘴里吟诵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穿越时光隧道,仿佛那风情万种,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就在临潼的华清宫款款走来。在大街上吟咏,不为升学考试,只为对诗歌的热爱。诗意西安,孕育了陕西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诚于己者,自然能引动他人。读贾平凹的《祭父》潸然泪下,那个正直善良胆小的父亲,仿佛就生活在我们中间。陈忠实的《白鹿原》堪称史诗巨著,黄土地上的故事,或喜或悲,荡气回肠,情节惊心动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令人拍案叫绝。陕西作家文字朴实精炼,感情含蓄深沉,丰富的生活阅历,耐人寻味的句子,不同寻常的独到见解,力透纸背。作家是陕西人民的骄傲,倍受尊崇,家喻户晓,作品飞进了千家万户的书架上,作家写的毛笔字,炙手可热,成了收藏品,家里有作家的墨香书香袭人,俯仰其间,如聆教诲。他们的作品翻译成各国文字,让世界认识陕西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西安的水土养育了我们,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西安人。
陶渊明的诗:“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西安的大街小巷有我成长的足迹,亲师友的身影,沧桑巨变,感慨万千,有我在金色年华学生时代,注了册的欢笑,有我在青年时期奋斗挣扎,遇到挫败时刻骨铭心的沮丧悲伤,无论是欢笑还是悲伤,都与我同在,西安,我的城市,我的家!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刘梦园,浙江诸暨人,专职语文教师,擅长朗诵演讲歌唱,热爱写作,文章多次被省市电台选用并登载在杂志上,省市征文获奖者。
【投稿说明】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4961216@qq.com
如有疑问可在后台留言询问
欢迎关注“浅海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