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 女儿突然查出贫血,我才看到童年的恐怖记忆

靠谱童书每周推荐▲ 孩子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爱读童书妈妈小莉关注
6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自从上个月,我的女儿在一次感冒验血的时候,意外查出来有接近中度的贫血,我脚下就似乎一个有暗黑的巨浪停留着,时不时就要卷起来把我吞没。
刚开始我难以置信,她明明长得比同龄孩子更高更壮实,从小的饮食也被精心搭配,她还是幼儿园的吃饭标兵,老师说把整个班的吃饭氛围都带得喷香。
她怎么可能会得营养缺失性的贫血呢?
但与医生反复确认后,诊断大概率就是缺铁性贫血,先吃一个月铁剂和多摄入猪肝猪血等高铁食物后,再去复查。
从理性上分析,我明白这不是一件很大的事,遵医嘱先补铁,到时间去复查就行,但内心却无法控制地被恐惧牵引着。
那段时间我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在手机上不停查询关于儿童贫血的信息。
我用一周时间,基本上摸清了所有贫血的类型、症状、检查方式、治疗方案,以及研究了验血单上每一个指标代表的意思。
这些知识告诉我,女儿虽然还没有做进一步检查,但从初步指标上看,大概率只是缺铁性贫血,并不是更严重的血液疾病。
但这样的安慰只能持续不到一天,不久后我又要把所有的信息再翻出来一遍,才能避免被恐惧控制。
因为贫血的一个表象是嘴唇偏白,从那时候起,我开始不断地观察别的孩子的嘴唇,和我女儿的颜色对比。
当我意识到自己看所有孩子,甚至孩子照片,已经只能看到嘴唇颜色的时候,我发觉不对劲了。
我对这件事情的焦虑程度,似乎已经超越了正常范围。
其实身边人早有意识,老公和同事都不只一次说,你这个人就是“易焦虑体质”,尤其是关于身体方面,总爱往最坏的方向想。
我无助地看着内心的巨浪一次次掀起,但我跑不掉,于是第一次尝试找了心理咨询师,希望可以帮我逃开。
心理咨询师听完我的描述后,温柔地问,
“你可以回忆一下,记忆里最早让你焦虑的事情吗?”
记忆被带到大约五六岁的一个夏天,和爸爸一起做慢慢游(一种人力三轮的出租车),司机问爸爸,这是你孙女吧?
我爸爸尴尬地答,是我闺女。
几个字的对话,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爸爸妈妈年纪比别人家的大很多。
从那以后,爸妈可能会很早离开我的恐惧,就开始忽远忽近地缠绕着我。
记得从小学到高中,我只要听到窗外响起救护车的呜哇声,心就会一紧,我放学后急急跑回家,吸着气按下门铃,爸妈开门那一刻,才会暗自长舒一口气。
心理咨询师问,
“那你有没有跟爸爸妈妈说过这种焦虑呢?”
我愣住了,我可以跟爸妈表达这些吗?相反,当时的我只觉得这种“不吉利”的想法,要尽力隐藏。
经这么一问,现在想来觉得小小的我无知又可怜,虽然爸妈比别人家的大个十来岁,但还远不到祖父母的年纪。
假如我告诉了他们,被安抚一翻后,或许早就能解开缠绕我多年的无端恐惧。
但我没办法回去帮小时候一把,如果不是这次咨询,我甚至根本不知道我以为的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里,还藏着那么多没有被注意到的“恐惧卡点”。
继续往下回忆,童年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过让我害怕焦虑的事情。
住在附近,每天一起疯玩的一个小姐妹,突然消失了,听别的朋友说,她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洗澡时,突然煤气中毒双双离世,她只能被送到外婆家寄养,也转了学校。
后来,陆续听人说,她的外婆也离世了,又被送进了附近的孤儿院里。
我很想去看看她,但她在我心里是公主般漂亮活泼的女孩,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变故后的她,心里带着这个结,但始终没有勇气去孤儿院。
接下来,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又突然听爸妈说,楼下家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妹妹,她的妈妈得了白血病。
我们住单位大院,邻居们也是同事,关系很近,爸爸去医院看了好几次那位阿姨,每次回家后在饭桌上,都会跟妈妈聊起阿姨的病况。
他说阿姨已经瘦得不成样子,形容枯槁;每天不停打针,但依旧发着高烧;妹妹去看妈妈,哭得撕心裂肺……
他们不知道,这些普普通通的描述,被坐在一旁的我每听一句,心就被揪得无比难受,我想着那位阿姨以前多么漂亮热情,难过得几晚都睡不好觉。
阿姨几个月后病逝,我看见灵堂里楼下妹妹一遍遍哭喊着,“我没有妈妈了……”,然后一次次昏厥。
再不久后,我的亲叔叔也因为意外突然离世,堂妹抱着我哭喊,“姐姐我没有爸爸了,我没有爸爸了要怎么办……”
这些就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不敢碰触的至暗时刻,我小心翼翼地隐藏着它们,第一次向人倾吐。
心理咨询师问我,
“所有的这些害怕和担忧,小时候你是不是从来没跟人说过?”
我点点头。
她说,这大概就是我容易焦虑的原因,焦虑是对未来的恐惧,我的童年身边发生过几次重大意外,让我逐渐失去了对未来的安全和掌控感。
这些沉重的事情给我的震撼和恐惧,从来都没有被消化和处理过,它们只是偷偷藏进了我的人生画布了。
藏得太多太久了,潜移默化地,我就拥有了易焦虑的性格底色。
接着,她说出了让我泪流不止的话,
“你容易焦虑,是你无法选择的经历造成的,你什么也没有做错过。焦虑不是你的问题,以后不要评判自己,更不要自责。”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不是很理解,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能好好认识自己,只有看清楚来的路,重新察觉自己,充分接纳自己,深深拥抱自己,才能治愈性格里难言的缺陷。
这句话亲历在我身上,那次咨询后,再一次焦虑时,我尝试着分身出一个我来,看着那个焦虑的我,去接纳和拥抱她。
心理咨询师的进一步建议是,接纳自己的焦虑,然后也想想看,除了焦虑,我还能不能做些什么?
人是永远无法掌控未来的,我只能先做好现在的事情,接下来的事,就等发生了再去面对。
特别浅显的道理,但有时候被焦虑控制住时,就像溺水的人脚下被水草缠绕,眼前明明有一个浮漂,但就是怎么都够不着。
它也需要好好练习,才能在一次次挣脱缠绕的水草后,让自己的意识真正上岸。
现在我又为女儿的贫血焦虑时,先察觉我的恐惧,然后列出我能做的事情:
每天按时服用铁剂
每周吃三顿猪肝/猪血
还有,购买好商业保险,万一有问题,有足够的能力治疗
既然我把能力范围内的都做好了,不会有遗憾,剩下的等发生后再面对了。
当开始学习着,把生活里值得担忧的事情,都变成一个个练习克服过度焦虑的机会时,我发现内心的巨浪正一步步退却。
很庆幸通过心理咨询,拥抱到了童年那个默默隐藏恐惧的自己。
因为这个契机,我也有机会成为更好的妈妈,减少焦虑情绪的传递,同时意识到当孩子周边发生重大负面事件时,即使她没有任何表现,也要耐心去沟通和疏导。
定期呵护自己的心灵,好好和自己相处,这是我三十多岁才学到的功课,好在也不算晚,一切都还来得及。
-End-?作者:Carol,一线城市打拼的普通妈妈,坚定一胎党。
上周我写了《我开始看心理咨询师了,搞清楚自己才能当好妈妈》,我的一位朋友看完后很有感触,于是也写下了自己心理咨询的经历。
这种把自己内心抽丝剥茧的写作很辛苦,也很难得,同样被焦虑困扰的人看完后,应该也会感触颇深吧。
写心理咨询的故事,初衷并不是鼓励每一个人都要去接受心理咨询,相反,正是看到很多妈妈没有条件去做这件事情,或许看看别人的心路历程,也能从中更好地觉察自己。
很多人喜欢这个主题,并且希望可以做成一个系列。我想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有限,能触及的维度也有限,更欢迎有心理咨询经历的朋友投稿,来丰富这个主题,也期盼看到你们的人生成长故事。
推荐阅读严格和严厉,谁才是心理阴影的元凶?我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陪伴亲爱哒,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缘分,我是三个女儿的妈妈小莉。我毕业于播音专业,和三个娃一起读了2000多本绘本,在这里,我每天都会更新一个故事音频,分享我的育儿故事,这个小小的公号也因为妈妈们的传播,吸引了百万妈妈关注。做妈妈的路上,让我们彼此依偎,共同成长。小莉这几年为大家精挑细选的书单在公众号回复“书单”可以看哦!0-3岁 |那些我和孩子看了100遍的书3-6岁 |78本经典绘本缺了一本都不行6-10岁 |休想从孩子手上夺下来的50本书科普书单 |1000个小时陪读才磨出的泣血推荐数学书单 |看过不愁孩子将来学不好数学童诗书单 |诗一样年华的孩子不能错过家长书单 |随时用这20本家教书武装自己想看更多育儿干货,就戳“阅读原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