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粹】星子|? 读书三代人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读书三代人
父亲生活在农村,却一直喜好读书。雨雪天气或闲暇晨昏,常能看到父亲手握书卷,沉浸其中。父亲看到感慨处,也常常讲与母亲听,因为母亲无法直接阅读。母亲只读到小学五年级,识字本就不多,多年来忙里忙外,不读不写,字也就遗忘殆尽,再加之视力不好,读书便长久地搁置了。然而随着年岁渐长,儿孙们早已长大成人,地里农活和家里琐事也逐渐减少,母亲的闲暇时间便渐渐充裕起来。看着父亲常常手捧书卷,她也会萌生出阅读的念头,数次提及,要我把儿子小时候看过的书拿回家,她闲了翻一翻,也好解解闷。解闷的确是原因之一。对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古稀之年的老太太来讲,娱乐方式本来就少,空闲的时间又的确需要做一点事情来打发,然而可做的事情其实并不止于读书,母亲能选择读书,我想更重要的,还是内心存在一种对知识的近乎本能的向往。母亲小时候,家境还不算差。外祖父的家族,家大户大,男劳力较多。勤勤恳恳的农村人凭着世代传承下来的种田经验,尚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所以孩子们都被送进学堂,男孩子们一般都能读到初中毕业。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文化程度了。可母亲是女孩子,等到母亲读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她就需要背馍到五六里远的邻村去上学。同村的女孩子们渐渐地一个一个离开了学校,最后只剩下母亲一个人。秋天的玉米,生命力旺盛地冒着个子,从绿幽幽的玉米齐刷刷长到半人高开始,上学放学的路途就成了母亲的一种畏惧。孤独而年幼的母亲(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开走),走在两旁都是庄稼地的村路上,田野里每有大小风吹来,绿油油的玉米田远远近近便发出刷刷刷的声响,母亲常常会惊出一身身冷汗,拔腿快跑,她总害怕在那看不透的玉米地里,突然窜出狼来。村子里就有人被狼咬伤过,被狼咬伤过脸的那个人,绰号就叫“狼模样”。到了冬天,地里农活不忙,昼短夜长,外祖父母更不放心母亲天黑赶路上学,便会安排舅舅早上送,晚上接。后来粮食紧张,家里无馍可背,全家食粥,舅舅便会在饭时提上陶瓷罐罐,将清汤寡水的稀饭给母亲送到几里外的学堂去。正是在这样步履维艰的情况下,母亲最终将五年级坚持读完后,便辍学回家,投身大队的农业生产,挣起了工分。
我常想,以母亲的灵性,如果当时上学的条件好一些,母亲读书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母亲年轻时爱听戏,一本戏听过几遍,便会将戏词和旋律牢牢记住,所以在纺线织布,做饭打扫时,常常能听到母亲悦耳的吟唱声。不知母亲心里,是否遗憾过这样的好记性,却无法应用到读书上。母亲每每在生活中逆来顺受而又满含委屈地向我倾诉时,我也常告诉她,过去的女性读书太少,所以才不懂得维护自己合理的权益。我比母亲幸运,虽然也是背馍到四五里远的邻村上学,但总算和村里一起长大的女孩子们,顺利读完了初中。中考时,父亲为我选择了中等师范。十七八岁的年龄,对于父亲为我规划的人生道路自然懵懵懂懂,然而在从中等师范毕业的那一年,我已明确地知晓自己的学历不足为用。于是紧追慢赶,报成人高考,终于在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拿到了本科学历。这份学历,虽不耀眼,但对已经在单位和家庭之间夙兴夜寐忙碌不已的我来讲,亦实属不易。
脱产学习的两年,我有幸遇见了几位专业知识丰富,业务精湛的好老师,更第一次走进了大学的图书馆。课堂上的如饥似渴,图书馆里的掩卷沉思,花园旁的琅琅记诵,都带给我心灵的宁静与愉悦。正像所有脱产学习的人一样,只有在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才会在学习机会到来时无比珍惜。现在回想起来,两年的时间虽然所学有限,但大学的老师们以他们高屋建瓴的学识与思想,为我打开了一扇求知的窗户;那个安静而又总是挤满了人的读书阅览大楼,呈现给我一座智慧的大花园,让我徜徉其间,视野大开,我也由此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生活在校园里读书的日子,是我最快乐最想要的生活。本科毕业的那一天,我带着行李走出宿舍楼,途经教学楼、图书馆时,内心的不舍难以言表。我多么希望,我能继续留在这里或者走进更好的学校。但我不能,因为我的儿子即将上一年级,身为母亲,我不能自私。现在看来,一个人幼年时只要能有条件读书,就意味着有机会通过读书改写自己的命运,这已然是一番莫大的幸运,至于其它的好条件,真可谓锦上添花了。子侄辈所拥有的生活条件,是前面两代人不可奢望的。上学下学,家长接来送去,牛奶鸡蛋的营养餐,科学配置的课程,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社会条件大有改观,且大学录取率不断提升,侄子侄女一个一个享受到了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相继考入大学。当我因送儿子开学报到,再次踏足曾经留恋不已的大学校园时,看到偌大的广场草坪,雄伟壮观的教学楼,我的脚步瞬间变得无比轻盈,内心万分愉悦。一个个青春的背影在眼前穿梭往来,学校特有的环境氛围催发出心底里深潜许久的青春激情,在那一刹拉间,我似乎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我忘却了自己眼角的皱纹,忘却自己身体的疲惫,我多么羡慕这些青春的学子!这是一种由衷地羡慕!十分强烈地羡慕!儿子周末回家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向我谈起他的老师们。体育老师几十年坚持营养健康的三餐,英语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年近花甲但依然神采奕奕,又有某位老师是几十年前的同济毕业生,又有某老师参与过什么工程建设。他向我夸耀学校图书馆的漂亮与舒适,并带我去图书馆挑选书籍。我兴高采烈地与他同去,却在走进图书馆大门的那一刻,停止了脚步,我顾虑我的高跟鞋惊扰了那些埋头的学子。图书馆,应该是一处让人敬畏的所在,噪音是对它的亵渎。儿子滔滔不绝的讲述,眉宇间飞扬的神采,显示出对知识满满地认可与向往,对知识拥有者满满地尊敬与欣赏,更显示出对大学新生活的热情与兴致。他的每一次娓娓讲述,总会催发出我心底无尽地羡慕,能有这么好的读书条件,这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幸运!
儿子从小到大常说,他不喜欢读书上学,如果不是生活的需要,他会有许多另外的选择。然而自从他走进了大学,良师益友的春风化雨,大学环境的潜移默化,不断扩展着他的视野,升华着他的认知,也引领着他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面对读书学习。有一天,儿子问我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感想如何,我疑惑地望着他,不明白缘何会有这突然的发问。他解释说,期末复课压力山大,所以最近每周都会读几遍《送东阳马生序》来进行自我激励,读得多了,竟可以熟读成诵。我欣慰他的成长,这个口口声声喊着不爱读书的大男孩,在不自觉间,竟然选择以读书的方式来解决自我困惑,以一种表里矛盾的戏谑方式领悟着书的魅力。儿子从学校带给我的书籍,儿子的话语、行为,如同一只向我伸来的有力大手,拽起我奔向生活的远方,我们之间,是母子,亦为师为友。三代人命运不同,读书遭际不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代里。若说人到中年的我还有什么诗与远方,我想,或许我能做到的是,母子携手,营建书香家庭的良好氛围,建立读书学习的好家风,将对书的热爱与敬畏传递给身边的人。
作者简介:星子,陕西人,中学语文教师。新锐散文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投稿邮箱:
hebeilli@163.com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主编:云起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顾问组成员
(排名不分先后)
王士敏 王友明 李东辉 蔡汉顺 李锡文马明高 丁尚明 高丽君 周 海 张道德
责编团队
(排名不分先后)
荆淑敏 马明高 吴云峰 李锡文李佩红胡安同 蔄红伟苏小桃 黎 乐 高丽君 赵 阳 袁明秀 邓贵环 周 海 李慧丽
新锐散文∣一个纯净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投稿、商务合作,请联系主编。苹果手机用户可按下面二维码打赏作者
苹果手机用户长按二维码赞赏作者
扫码赞赏请留言注明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