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透的意思(浸透诗意的雨思 ?)

浸透的意思

春日早晨,灰色的天空突然间几声春雷乍起,料峭中几许凉意,细雨如丝,密密地斜织着,偶尔有几声鸟鸣传来,这使我仿佛读出了温庭钧诗词里的淡淡忧伤:“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记得刘勰曾说过:“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唐诗宋词里的情感浓郁,诗必言志,所谓文字中间必有作者生活点点滴滴的倾诉。

朦胧之间,几许深深的庭院里,一位江南游子坐在镂空的小楼之上,痴痴地向远处注目凝望,蒙蒙春雨飘洒在小楼下的花花草草上,顺着枝叶流淌,嘀嘀嗒嗒的节奏声传入耳中,似那思绪一样时断时续,也许想起远方的亲人,也许正为春花入泥而伤感。

想起那别离故土之后,听雨的感受是不同的。雨,让人想起那老城淅淅沥沥的小雨,滴落在石板街的青石上;想起了那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姑娘,走进了戴望舒飘忽不定的愁绪……“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雨里有着无限的飘渺愁思,树叶随着微风在雨中飘落,夜深人静,离人情思正苦,雨点滴滴答答地不停地敲打在人们的心上,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悠长缠绵!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暮春的早晨,易安居士被疾风疏雨惊起,迷迷糊糊而残醉未醒,却关心着室外花朵的盛开与飘零,字里行间蕴含了诗人对春光易失的惋惜,也透漏出她纯洁的心灵与高雅的情趣。“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由此可见,易安居士心中的雨则是愁绪绵长的,一直滴到夜幕的尽头。

“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崖客。扁舟小泊花溪侧。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白衣望断无消息。举觞一笑真难得。归兮学取陶彭泽。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宋代的赵善括乘着一叶扁舟,成为了一位远行的游子,沐浴着黄昏细雨,举三杯两盏浊酒,看菊花一枝随风零落,思陶渊明之悠然洒脱,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凄凉之意,也是对隐逸志士的倾慕与渴盼!如果不是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又怎么能够体会得如此细腻呢?
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又想起了另外一首包含人生感慨的关于听雨的篇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样的雨丝,承载着不同的感受,折射着岁月的点点火花。一样的诗句读起来,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听雨心境与感受,雨中可以体会到生命的悸动,又可以感受心灵的震颤,这震颤里带着一丝哀愁,似薄雾般淡淡散开,使人一下子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晚唐的花间词人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词人眼中清澈透明的江水,比天空还要碧绿,独自躺在游船画舫中,任凭它随风荡漾,和着潇潇的雨声慢慢入眠,可谓悠闲自在,这聊聊的十个字,写尽了江南的美景丽色与此时的心境。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也刻画出了江南人物之美。韦端己寓居在素有天堂之美的江南,但是对于一个逃避战乱的文人来说,卧在画船之中,欣赏着江南水乡美景,但是也难以掩饰飘泊难归的愁苦思绪。借绵绵的春雨婉转含蓄表达了思乡之切,情真意浓,默默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词之人。

曾几何时,也是这春雨如诗人般心思细腻,以至于把我的书桌上的几本诗卷浸透,也将那飘忽的情绪化作诗一般地弥漫开去。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如东逝之水,无论你走过多少坎坷与坦途,风雨可以给我们见证。春雨润物细无声,我却依稀听得见,风从身边悄悄拂过,生命的跃动却使我感到心旷神怡,沧桑之草芥凡人偶有所思,借古代文人心中之雨感怀一下心绪而已!

赵远利,美学硕士,教育硕士,省特级教师,浙派名师实践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国培”项目导师。喜欢课堂,任凭述说古今;喜欢诗歌,品味经典风景;喜爱文字,徜徉小桥流水,抒写内心点滴感悟,坚持文字与美文相遇。

声明:本公众号的图片和信息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公众号的原创内容可以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感谢您的支持。

浸透的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