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面临的死路,也是生路。

还没到三月的时候,就看到很多媒体和评论家把《地久天长》列为3月份最最最期待的影片,没有之一。
论奖项,男、女主角在柏林摘得两座银熊,创造了华语电影的历史。
论口碑,《地久天长》豆瓣7.9分(之前8分),是导演王小帅职业生涯的最高分。
然而,这样一部佳作,上映11天后,票房还没过半亿。《地久天长》成本6000万,这样下去恐怕成本都收不回来。
于是王小帅坐不住了,在朋友圈使出了“PUA泡学营销大法”:定两张晚上10点之后的票,选个离家远的地方,结束后已经凌晨,度过初夜,送她回家,然后……
“然后”后面的无限省略,引起了袋米的无限恶心。
之后他删掉“初夜”字眼,又重新调整了一个版本。王小帅导演对调整后的泡学营销点子简直不要太满意,要求朋友帮忙转发,光点赞的一律不及格。
最吊诡的是,这样对女性极不尊重的言论,王小帅妻子居然兴高采烈转发:听说有人发明了新的办法泡妞?
喜提热搜并激起民愤后,王小帅意识到事情不妙,深夜回应:看来我不适合搞营销。
怎么不适合?您适合搞营销,而且是自杀营销。将失独夫妇的苦难人生当做“泡妹技巧”,将片中人物的孤独寂寞当成“泡”的工具?更何况他们都是导演您的“孩子”。自己下手践踏自己的感情,毁掉自己的作品,值吗?
文艺片排片少、票房低是事实,制作方着急也符合常理,但是找噱头、搞营销一定要慎重。不是每种手段都会奏效,哪怕中了一次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2015年《闯入者》上映的时候,王小帅导演也很为票房着急。他称自己遭遇了“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怒斥排片不公:如果观众都骂我的片子烂,或者真的没有人看,我认;但是《闯入者》评分那么高,场均上座人次也是最高,凭什么?
虽然王小帅的这一行为被吐槽是大型撒娇,但是这番哭诉也成为电影的最佳营销。首映日票房仅为45万,在王小帅的哭诉后,业内人士纷纷力挺,院线增加排片,《闯入者》成为王小帅有史以来排片最高的电影。
吃相难看,但好歹他吃到了成果。而有些人,吃相难看,还落得一脸灰。比如冯导。
16年《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冯小刚重复王小帅的套路,怒斥万达不给排片。他说是因为万达有个高管跳槽到华谊,导致万达记恨,所以打压。冯导用潘金莲自居,在微博上喊话王健林,提出诉状。
不料得到王思聪的回撕:华谊挖走万达有竞业协议在身的高管,我们不悦正常;但排片降低是因为对片子不看好,没有人跟钱过不去。
还得到网友的吐槽:好电影不需要炒作,这次我站王思聪。
怒斥不灵?那就下跪博情怀!
16年,方励在微博直播中忽然下跪,为其联合出品的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下跪求排片。周四的这一跪,让电影票房在该周末达到峰值。
然而到了17年,当《闪光少女》的片方集体下跪求排片时,引得一阵群嘲。
所以,选择适合的营销方式很重要。
根据电影本身内容,结合话题性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选择。
《二十二》是一部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所承载的意义一般影片无法比拟,电影不仅引来半个娱乐圈明星的自发推荐,也吸引不少观众走进影院缅怀历史。
《嘉年华》上映正值红黄蓝幼儿园时期,那件事让大家觉得压抑和痛心,影片最后看似突兀的反转犹如阴森的黑夜突然被一道有力刺眼的阳光捅破,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
如果话题性也行不通,过去还能使出杀手锏—找流量演员来拯救票房。现在,流量已经没那么灵了。不然怎么王源的参演也没能让《地久天长》追回成本?
找到演技没那么好的流量来演,是互相伤害。正如杨幂主演《宝贝儿》。
导演刘杰:这会是你票房最低的一部电影。
杨幂:这也会是你评分最低的一部电影。
哪怕演技说得过去,也会显得不伦不类。周冬雨投钱拍摄的《阳台上》,最终票房惨淡。画面的确很美,但更像是一部写真。
这是演员和电影的不匹配。
演员找对了,电影质量也跟得上,但是为了票房搞噱头,最终毁了自己的口碑。这是观众和电影的不匹配。
《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接吻营销,从商业的角度讲,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首日票房超2亿,这是以往任何一部国产文艺片都没有达到过的。
然而,被资本宠幸,却没有抗住市场的摔打。电影上映第二天,就迎来一场大规模反噬,票房缩水,被全网骂惨,称之为《地球最后的烂片》。
从爆红到暴跌,错不在电影,也不在观众。就好像谈恋爱一样,因为他们都做了错误的选择。
仅仅奔着能在跨年夜和身边人甜蜜一吻去看电影的非受众,当然会觉得是烂片无疑。
冲着毕赣拍过的《路边野餐》、奔着汤唯和黄觉去看电影的受众,又会觉得逼格掉尽。
这波操作得不偿失。
文艺片和商业片本就不是一回事。文艺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精彩绝伦的画面,没有大肆渲染的泪点,是无法满足市场经济下观众的需求的。它是属于小部分人的狂欢。
票房对文艺片应该可有可无,商业成功不能代表历史价值,更不能代表电影的艺术价值。
用《嘉年华》里的话来说:妹子,谈钱就俗啦!
如果非要谈钱,制作方应该思考的是要不要从文艺片转向商业战场,而不是把文艺片变成商业片。举个例子,你可以选择不做王家卫,去做王晶,但你不可以把王家卫变成王晶。
也许将来某一天,有人会找到文艺片和商业片结合的方式,但说实话我并不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相比于通过营销赚得2.82亿票房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袋米更喜欢毕赣因为成本有限找自己姑父和弟弟来演的《路边野餐》。
追求电影的艺术价值,其他的要慢慢等口碑发酵。贾樟柯墙里开花墙外香,辗转几十年后才被捧为座上宾。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就像科长一样,只要不赔钱就好。
推荐阅读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