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还珠·合口畔——古地名用字的读音及其他

广西有一个地名叫做“合浦”,是个从秦汉时代一直保留至今的地名(当然,所属的行政地理范围古今变化很大),“合浦还珠”的故事闻名遐迩。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郡治徐闻(今广东省海康县地域);同时设合浦县,辖地为今合浦、浦北、北海、灵山、钦洲等地。
合浦这个地名的读音,用普通话念当然一点都没有问题,念he。就是外地的说粤语的人也会念成hab,声母都是h-。但我在梧州听当地人用粤语说“合浦”这个地名,叫做gab pou,调查了几个人,都是这么念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如获至宝。因为这是保留秦汉古音“晓匣归见溪群”(h-g)的铁证——“合”字的声母保留了古音g-(国际音标记为[k-])。
无独有偶,在苍梧县考察其“茶船古道”的始发码头“合口街”时,当地人叫“合口”为“gab hao”:这个“合”字声母也是g-,也保留了古音。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当地的文化部门,说这是秦汉古音的保留,能证明这个码头之古老。他们很高兴,说是挖掘出来了一块活化石。是的,语言中保留的古音、古词古义,就是活化石,不仅仅对语言(方言)史研究有价值,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也颇具价值。
在苍梧县的六堡茶博物馆参观,我发现“合口街”这名字,展览介绍文字写作“哈口街”,我以为这个“哈”就是读ha的,听年轻的解说员解说,也说的是ha。但到了实地一看,不是那么回事:写的是“合口街”,当地粤语读的是gab。“合口”之来源,是因为有三条河在此处汇合。其实,博物馆写成“哈口街”,可能是想体现这个字读“gab”(与蛤蟆、文蛤的“蛤”一样),但年轻人不懂,这怪不了她,因为这个保留了两千多年的读音实在太古老了。
回过头来再想一想我自己的母语方言,有了很有意思的发现:口字旁,潮汕话就叫做“gab4 口畔”或者“gag4 口畔”?我一直犹豫,是写作“合口畔”还是“结口畔”?我自己是澄海人,口音没有保留闭口-b 韵尾,所以断定不了。有了梧州粤语这个例证,我认为,这个gab4,其实也是“合”字,跟粤语一样,保留了秦汉古音,应该写作“合口畔”。
“合”字念gab4,还不止在“合口畔”一词中,还如:
合药,按处方配药;
合药丸,按处方配制药丸;
合食,合伙吃饭,有点像现在的AA制;
普通话“合伙”一词,按道理潮语也应该读“gab4 伙”,但这是新词,就跟着普通话读h-声母了。
有一些词则失去了合口韵尾-b,念成了gah4,如:
合群合汉,三五成群;
合磅,差不多;
合价,价钱公道;
合手,工具等用起来趁手;
合脚,鞋子尺码正好合脚;
合目,看起来顺眼;
合嘴,食物热度正合适、不烫不凉;
合味,味道合口;
合身,衣服穿起来长短宽痩正好;
合斗,配合、比赛;
合事,刚刚好;
揞合,就头揞合,随便应付。
最有趣的还有“合合”俩字成词,前一字念gah4,后一字念hah8,是一个字的两个不同历史层次读音的内部折叠。gah4 hah8,指配合、磨合。
“合”字的这个义项,还引申为连词,如“我合你两人来去”(我合你两个人去)、“阮只次来三人:阿三、老五合我(这次我们来三个人:阿三、老五和我)。”也作介词,如“我合你来去好抑孬”(我跟你一起去行吗)、“我合你呾,你还是去一下好(我跟你说,你还是去一下的好)”等。
“合”做介词用的义项也是来自古代汉语,如唐·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诗:“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红楼梦》第六十回:“(那玫瑰露)他爱的什么儿似的,又不好合你再要。”又六十六回:“(尤三姐)说着,将一根玉簪,击作两段,‘一句不真,就合这簪子一样’!”《老残游记》第三十章:“他既认错,你也不必合他计较。”
读gah4的这些词,我曾经主张写成“佮”,以表示跟“合”的其他读音的不同,如hab8(蚶8):书hab8磨(把书合起来)、嘴hab8冞, hah8(哈8):合作、集合等。“佮”字《广韵》属见母合韵字,音“古沓切”,释义为“倂佮聚”,潮音读gab4 或者gah4都相合。
另外,“合”古音读为g-还可以从以“合”为声旁的字得到佐证,鸽子的“鸽”和蛤蚧的“蛤”,普通话也读ge;潮汕话读gab4,是正宗的完整古音;“蛤蟆”的“蛤”,虽然普通话念 ha了,但潮汕话还读gab4,如蛤婆(癞蛤蟆,蛤婆?soih4 床脚——假硬)、蛤虫丩(小青蛙,尻仓吊蛤虫丩——惹蛇)等。
像“合”字一样,古音的匣母字(h-声母)保留古音声母g-的还有“绘猴厚咸(咸淡)峡(三峡)汗(汗流汁滴)滑猾行(行动)下(gê6,峞下)寒(guan5,一月寒死牛)含(gam5,金含)衔(gan5猫衔老鼠)划(go3,划船)校(ga3,上校)”等。这都是古音在潮汕话的遗存。
【延伸阅读】
1、广东广西、广工广财怎么读?
2、尾 囝 弟,徛 厝 耳
3、源远流长而亟待规范的方言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