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蓬/蓉城访艾芜


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
作家专栏栏
蓉城访艾芜
文/王蓬
这就是艾老吗?
一张略显方形的,布满了皱纹的脸上,没有胡须,显得很慈祥;动作有些缓慢,却仍有精神。经我推算:艾老巳经是七十七岁的老人了。
这次访问是在成都艾老的家中,一踏进这普通寻常瓦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书了,几个大书架几乎占据了半面墙壁,桌上、柜上、床头都无不叠着或翻开着书。我有幸能与艾老交往的原因也正是由于书……
几年前,我从《人民日报》上看见了出版《艾芜短篇小说选》的消息,喜出望外。那时我还在务农,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托艾老帮着买一本呢?我向艾老写了一封信,夹了两元人民币,托他代买一本《艾芜短篇小说选》和《四川十人小说选》。
我当时抱着权且试一试的想法,谁想,大约有十天光景,就收到了艾老的回信,毛笔写的,大意是说,《艾芜短篇小说选》他赠送我一本,《四川十人小说选》他手边没有了,我夹在信中的两元钱他托《四川文学》寄回,此外,信里更重要的意思是:我把张寨的“寨”字写得模糊不清,不知是“集”还是“寨”。可不,信皮上写的是:试投“张寨大队”。
2-艾芜赠王蓬著作
我当时既喜又愧,连忙工工整整写信去说明地址。过后,果然得到一本《艾芜短篇小说选》。打开扉页,还有艾老用毛笔写的签字,闻着那清香的油墨气息,我激动地难以自己,连我自己也记不清读了几遍,从这些篇幅中,不但吸取了营养,更增强了自己写作的信心。
之后,为了不影响艾老的工作,我除写过一封致谢信外,就再没有打扰了。大约到了秋天。一天,我正在田间忙碌,一个负责向禾场运谷的社员接着了我的邮件,打开一看,竟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寄的《四川十人小说选》,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写着:“艾芜同志托我们寄给你这本书,请查收。”
哦,真想不到连我自己都快要忘却的事情,艾老却还搁在心里,艾老是早在三十年代就为广大读者所熟识的著名作家,而我不过是一个初学写作的农村青年,一连多天,一想起来,我心里都热乎乎的……,
“什么时候能见见艾老才好……”我时常这么想着,机会意外地来了,1981年冬我随作协西安分会读书会来到成都。一路上,我就盼望一定要去看看艾老。
这天,参观都江堰回来,冬日的蓉城巳是华灯初上。匆匆吃过晚饭,我就按记忆中的地址直奔艾老家了。这是一个由围墙夹着的,不到三米宽的小巷,找到十九号,借着昏黄的路灯,先看见《四川文学》编辑部的牌牌,一问,艾老确住在这儿,并且在家,我的心怦怦儿跳了……
“就是陕西汉中那个张集嘛张寨大队吗?”真想不到,事隔几年,我一提,艾老还能记得。
“艾老,能不能谈谈你当初写《南行记》的情况?”我就提出了这个早就想好的题目。
“好嘛,好嘛。”艾老爽快地答应了。
1981年王蓬拜访艾芜
——那是1925年,艾老在他的家乡新都县一所简师毕业。便抱着在生活中寻找出路的决心,开始了他艰苦的探求之路——
最初,他在云南昆明街头流浪,受到了《人生哲学第一课》的教育;接着,他又在云南西部群山中流浪;在滇缅边境上的马车店里打扫马粪;之后,又流浪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整整有六年光景,单凭着自己的双手和劳力,出于对劳工神圣的简单认识,坦然接受一个劳动者所能遭到的一切苦难……艾老在讲述这些的时候,声调缓慢,深沉,显然沉浸到那段他毕生难忘的,遥远的年代中去了……
随着他的讲述,《南行记》中那些奇异独特的生活画卷也在我头脑中展现开来,而这些画卷对我走上文学道路曾起过多少作用啊!
上初中时,我读到《南行记》,那会是从来不看作家名字的,可读完这本书后,我却牢牢在记住了书作者的名字——艾芜。
这是因为,我一翻开《南行记》,就被书中描写的人物、景色、故事吸引了:云贵高原与缅甸边境瑰丽的亚热带风光;边民奇特的风俗习惯;凶恶的洋人、土司、山官;美丽的傣族少女;以及那富于传奇色彩的盗马贼,穷愁又豪爽的流浪汉;多情的女掌柜……都在我心里燃起了瑰丽的火焰,使我对书中的人物、境地、风光产生了无限的眷恋与向往,甚尔也渴盼能有那样的生涯了……
之后,归结于命运,当我在苍茫的秦岭中割柴、砍木、伐竹,在那逶迤的山道上拉车,赶路奔波时,又勾起了对《南行记》的怀念,那里面描写的情景和陕南的山水是多么相似啊。
“那么,您怎么开始写作的呢?”当艾老讲完一段,喝着水休息时,我又提出第二个想好的题目。
“激动啊,也为生活所逼迫……”艾老说着,又回顾起他的写作生涯:当他走出云南边境,流浪到缅甸的仰光,染上了疾病,被一个好心的和尚收留。这时,他开始给仰光的《华侨日报》写稿了,流浪时的所见所闻;边境地带的传奇故事;大山深谷的壮丽风光……都在他笔下汇聚起来,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幅独特的壮阔画卷……足以同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媲美。
后来,他到了上海,曾和沙汀就文学问题写信请教过鲁迅,得到了鲁迅先生热情的鼓励,那封著名的回答两个文学青年的来信便是。这给年青的艾芜很大的鼓舞,他写得更加勤奋了。《南行记》便是在这期间出版的。艾芜成为广大读者所知晓的作家,他加入了左联,给工人办过夜校,也被抓进过牢狱,鲁迅先生为营救他,还支援过五十元钱。
“现在,一定又有许多新作品吧?”我望着书案上一叠稿纸。
原来,已经七十七岁高龄的艾老应云南人民出版社之约,去云南、缅甸边境做第三次南行,并已动手写新的《南行记》。此外,出版社准备出艾老的文集,有七八卷之多,他都还要修定。
为了不打扰艾老休息,我怀着依恋不舍的心情起身告辞了,艾老站起来,拿出一本崭新的湖南人民出版社新出《文学手册》在扉页上题了字赠我,而且一直送我出了巷口才握手告别……
原载《陕西日报》1982年6月24日
艾芜故居
此文选自《汉中女子:王蓬散文精选》
《汉中女子》是从千篇散文中精选出百余篇,编为乡邦、故旧、人物、游记、远行、序跋6辑,所选作品皆文笔优美,题材广泛、内函宏富、韵味隽永。读者可从中获得多种知识、启迪和愉悦以及关于汉中史地、自然的人文思考。
王蓬在4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1000多篇散文,出版散文集12部。其散文作品曾入选全国散文排行榜,获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
“以小说成名,以散文成功”——贾平凹这样评价王蓬先生。
经典回顾
王蓬/西北一杰 堂庑坐大
王蓬/折多风雪川藏线
王蓬/金牛古道新景
王蓬第六十本著作《寐前微语》出版首发
王蓬/瞿家大院记
王蓬/傥骆道风景
王蓬/褒斜连云陈仓考
王蓬/黄河古渡越天险
王蓬/丝路重镇兰州
王蓬/高原古城西宁
王蓬/诸葛亮在汉中事考
王蓬/秦蜀古道探访记
王蓬/青木川镇记
作家简介:
(说明:王蓬和他的著作)
王蓬,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創作4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投稿说明】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4961216@qq.com
如有疑问可在后台留言询问
欢迎关注“浅海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