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是我的家

上海不是我的家
————
□∕文:孔荣贵
儿子去年在上海置家安居,结婚生子,我老婆跟随前往,帮着照管孙子。儿子、儿媳两个人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路上来回开车要三个多小时,每天晚上七、八点才下班到家。
带孙子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可苦了老婆,但更苦的是我,一个人在修水,多有不便。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况且我们夫妻俩年轻时都很少分开过,长期相处,相濡以沫,真是晚年还要“棒打鸳鸯”。

自从分开两地后都不习惯了,总是相互惦记着,有点像小夫妻一样难舍难分。好在现在有微信传递着彼此的相思,我也靠着“杜康”度日解忧。那日喝了几杯小酒,不禁感慨万分,赋诗一首:
微信传情
网络连接千里之外
揪心的相思
和着醇厚的烈酒
视频里强装笑容
屏幕后咽下苦涩的泪水
孤单只影
找寻不出往日的笑语欢歌
黑夜里
辗转反侧孤枕难眠
黄浦江的涛声
伴你入睡
东方明珠的彩灯
照亮梦里的拥抱
苦酒入愁肠
化作泪千行
儿子也看到了我们的分离之痛,今年初,强烈要求我也去上海。我理解儿子的苦心,不得不忍痛辞掉了心爱的工作,离开了我的同事和难舍的工作单位,还有那些朝夕相处的文友们。

在家时,只要有时间我就和文友们一起谈词论诗,聊文解醉。不分年龄大小,职业高低,水平上下,总是能无话不谈,相互切搓,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漫步黄浦江边,想到我的那些文友们:
独在沪江为异宾
心里无时不思君
兄弟相聚论辞赋
寻古觅迹一家亲
珍肴美酒诗歌韵
谈词论章论古今
我在上海举金樽
文朋诗友莫忘兄

老家是风景线,是永远的归宿,是维系情感的纽带。城里只是住所一个,老家才是我永远的牵挂。

那钢筋水泥的住所里,没有儿时的念想、童年的回忆,没有那青翠欲滴的绿水青山,没有带着丝丝甜味的清新空气。
农村老家有清冽的山川流水,有醉人的鸟语花香,有蜂呜蝶舞,有淳朴的民风和浓浓的乡音,有每天的农家乐。

上海的家虽然也有亲情、牵挂,但等孙子长大了、自己老了,还是要回到老家,落叶归根,享受美味的风土人情。想着这些,不禁感慨万分:
等我老了
就回农村老家
建一座房子
纳一院春光
赏一片星空
看一路风景
和她相依相偎种菜养鸡
院里架葡
棚下沏热茶
微微休憩
老友相聚
侍弄花果
一路花草一路夕日
生活变得更有味
等我老了
叶落归根
那里有和谐融洽的邻里亲情
夏天在一起纳凉逗乐
冬天在一起烤火取暖
种菜钓鱼
运动健身
生命从这里开始
也将在这里结束
等我老了
就回到这个所有梦开始的地方
这个漫漫一生最挂念的向往
这里
有拔不了的根
有忘不了的情
【古城旧梦】出品微信号:gcjm888888

孔荣贵:男,江西修水人,笔名:子乙。现为【诗林文刊】特邀作家,中国诗歌网注册会员、认证诗人。《人民日报-中诗社》华夏诗歌大赛三等奖,“丹江杯”诗歌大赛二等奖。有作品收录在《南方诗词》《云杉集》《当代经典诗歌》等诗集。有多篇诗歌、散文在《古城旧梦》《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中国诗歌网》《诗林文刊》《现代新派诗刊》《国际文学》《沿海诗刊》《三江文学》《大国文学》等多家平台发表。
申  明:①作者发稿至《古城旧梦》,则视为授权让《古城旧梦》首发和原创;②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聊天群,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