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为什么说晁盖的死跟林冲有关呢(晁盖死于林冲)

网友提问:

水浒传中为什么说晁盖的死跟林冲有关?

优质回答:

把晁盖之死说成与林冲有关,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水浒传》原著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描述。只是后人根据各方面迹象,来推测晁盖之死的蹊跷。

当然,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一部古典名著,是允许各抒己见,见仁见智的。但一旦作出结论性的问题,就必须具有足够的证据来论证,否则岂不成了随意肢解,乱点鸳鸯谱么。

说林冲与晁盖之死有关,无非是根据以下迹象。

一、林冲有杀害前任寨主的前科,所以就有杀害现任寨主的可能。

这显然是一种逻辑混乱的臆测。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相应的动机,林冲杀死王伦,一是发泄自己当初上山受到王伦百般刁难的怒火,二是要废掉王伦这个胸无大志嫉贤妒能的小人,改换晁盖坐寨主之位。林冲并非是为了个人利益而篡权。

相形之下,林冲杀害晁盖又是什么动机呢?晁盖的寨主之位是林冲推举上去的,晁盖也一直把林冲视为心腹委以重用。包括攻打曾头市,晁盖连宋江和吴用都没有带,而是点名由林冲担任先锋官。说林冲杀害晁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道义上,都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二、想改换门庭推举宋江做寨主,所以才杀害晁盖。

林冲是梁山的元老,除了杜迁、宋万、朱贵以外,林冲是资格最老的人。论功劳,谁都无法和他媲美,因为是他使梁山改换寨主大振辉煌。另外,林冲不像其他人,上山前就与宋江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而林冲上山前与宋江没有任何瓜葛,倒是和晁盖有着深厚情谊。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林冲凭什么要杀掉晁盖推举宋江上位呢?——没有道理呀!

晁盖死后,林冲确实主张宋江继任寨主之位,这正是充分说明了林冲的高瞻远瞩。试想,在当时的梁山,宋江不正是最适合继任寨主之位的人选么?林冲的主张,代表了梁山人马的集体意愿,这怎么可以曲解成是杀害晁盖的动机呢。

三、受宋江的指使,所以才杀害了晁盖。

林冲是个正直忠厚之人,从来不滥杀无辜,这一点是公认的。晁盖的寨主之位是林冲推举上去的,如果宋江指使林冲杀害晁盖,林冲会轻易答应么?

另外,宋江与晁盖没有任何矛盾,包括攻打曾头市,本来宋江极力阻止晁盖下山,是晁盖非要带队亲自征讨,这无论如何也构不成宋江要杀害晁盖的理由。

杀主篡权是天大的事,需要有铁的证据作依托,任何臆想和推测,只能是怀疑,构不成事实。《水浒传》原著中也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描写,所以凭空臆想宋江要抢班夺权,都是没有根据的。

四,依据其它文本来推断,林冲是杀害宋江的真凶。

我发现,许多朋友喜欢用其它文本来解读《水浒传》,比如用《金瓶梅》来说《水浒传》里的人和事,这本身就是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作法,是文不对题的。

须知,《水浒传》是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它是根据历史史实,民间传说,戏曲,话本等,经过加工提炼虚构而成。既然是虚构的,就说明它不是史实。它一经成文,就是一个独立的篇章,与其它文本已经完全脱离了关系,没有任何借鉴映衬的必要和可能。因此,其它文本的人物描写,与《水浒传》是扯不到一起的,是没有关联性的。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林冲既没有杀害晁盖的动机,也没有杀害晁盖的依据。说晁盖的死与林冲有关,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这样的提问非常惊诧,如果把晁盖的死和林冲联系,我可以断言这是千古奇冤。让我们一同解读。

首先让我们看林冲其人。

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武功高强,为人善良,性格懦弱丶胆小怕事,这从高衙内调戏他夫人一系列事件中得到印证。他的忍让得到的回报是变本加厉,这终于激起他走上反抗的道路。杀陆谦等人后走投无路,逼上梁山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也许有人要把林冲手刃王伦和晁盖之死联系起来,其实这是缺乏杀人动机和现实证据的。林冲杀王伦,是出于道义,是不应苛责的壮举。同是天涯沦落人,被逼上梁山,是一种无奈,作为梁山之主的王伦,应该同情遭遇,收留他们才对,遗憾的是王伦百般刁难,自己最终身首异处,完全属于咎由自取。

林冲是个厚道之人,他杀王伦后他也没有丝毫觊觎梁山头号宝座的意图,相反他极力推举晁盖为梁山泊新主,体现他无私的胸怀。

攻打曾头市晁盖不听宋江苦谏,十分忿怒,执意要亲征。选择林冲丶呼延灼等二十头领率五千军出征,就凭此可看出晁盖对于林冲是何等的赏识和信任。第一次对阵曾魁,不用晁盖吩咐,林冲毫不犹豫率先出阵挑战,充分显示二人配合之默契,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得出林冲是为保护晁盖,担忧梁山泊主的安危。次日,当晁盖挺枪出马,直奔曾涂,众将怕晁盖有失,一发掩杀,林冲丶呼延灼紧护定晁盖。紧护一词足现此两人对晁的拥护。

四曰,两个和尚来投,林冲就十分警惕,他劝说:”哥哥休得听信,其中有诈”。晁盖鲁莽,说什么:”兄弟休生疑心,误了大事”。林冲还是担忧晁盖中计,主动要替赴险。”哥哥休去,我等分一半人马去劫寨,哥哥在外面接应”。晁盖执意还是要去,让林冲在村外接应。此情谊之深跃然纸上。

两个僧人合唱的苦肉计,同巜三国演义》黄盖的诈降如出一辙。只可惜晁盖没有识破,让我们一同欣赏原文。

二更半时走,行不到五里多路,黑暗处不见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步,只见四下金鼓齐鸣,叫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

这完全是曾家和两僧精心设计的伏击战:精准的时刻,三更时;绝妙的地点,四边路杂难行。人马众多,道路崎岖,黑夜对方射箭梁山方中箭的概率就大,曾家就是通过设伏丶夜袭来扭转不利局面。

回到寨中,急拔得箭出,箭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

诸位从这一小段文字中能读出什么蹊跷?我相信没有,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在战场上谁也无暇,况且在黑暗处,这时近距离才看清是一枝刻有”史文恭”的毒箭,何以为是毒箭?金枪药敷上去不是立杆见影;其次人们从箭头上隐约看到了浸泡有毒液体的痕迹。我想这个对于古时征战之人不是难题。

我们再看后事,晁盖死,林冲和公孙胜丶吴用推举宋江为梁山泊主,这一切也”有法可依”,因为原来宋江就是二号人物,仗义疏财丶扶危救困的及时雨名满天下,他成当家人众望所归。

有人要质疑晁盖为何在临死有这样的嘱托:若那个有人捉得射杀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里有二层含义。

一:对史文恭恨之入骨,说此语等于许下大悬赏,希望众人全力以赴;二:史文恭武艺高强,要抓得此人须有武艺非凡者才可胜任,纵观梁山,能满足此条件者林冲当属此列。

林冲遭遇我们众所皆知,他对官府恨之入骨,这同晁盖的认识和想法一致,你想林冲如何能谋害晁盖。这不是矛盾?

晁盖和宋江的关系。应该说此两人曾经十分投机,多亏宋江的通风报信才有晁盖梁山的辉煌。然而,宋江的志向是同晁盖截然不同的,他只是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而晁盖是乐于当山大王,过那种无忧无虑的潇洒人生。这就是他们两人后来的矛盾所在。虽然如此,他们的矛盾并未爆发,两人还是齐心协力经营水泊梁山。晁盖临死的一席话,也是担忧宋江未来率领大家被朝廷招安,违反人之常情说那席话,其实那只是一种掩饰。

《水浒传》这部名著刻画人物形象非常饱满,令人拍案叫绝。林冲根本没有杀害晁盖任何动机和证据,一切邪说都是凭空捏造,甚至是后人杜撰的文字狱。让我们尊重历史,只有这样,施老含笑九泉!

其他网友回答

“托塔天王”晁盖中箭这事在水浒传里一直很蹊跷,黑灯瞎火夜色茫茫攻城,别人射不中偏偏射中他,并且中箭的部位是脸上。书中写的明白,晁盖是在往回撤军的时候被射中的,既然是撤军,那么晁盖应该是背对曾头市才对,怎会面部着箭,还有:射中晁盖的这支箭上清清楚楚刻着史文恭的大名,史文恭是曾家五虎的枪棒教师,主帅级的人物。以史文恭的身份,其在箭上涂毒的可能性极低,因为史文恭这般武艺高强心骄气傲之人,在箭上涂毒简直是对其人格的侮辱。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曾家方面却不知道晁盖被射死(如果知道,早应该用来炫耀了),这说明根本不是史文恭射杀的晁盖,而是另有其人,那么到底是谁最有可能射死了晁盖呢?

许多人推测是小李广花荣,他们说花荣有射箭的绝招(技巧),有杀害晁盖的动机(为宋哥哥开路)等等。以花荣对宋江的忠诚和感情而论,宋江要他做的事他不可能推辞,为了宋江他可以死(为宋江自缢),为了宋江他可以把自己妹妹卖出去(给秦明当老婆),更何况是杀一个人呢。不过持“凶手花荣说”的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花荣并不在随行的20个头领之列。也就是说花荣没有随军,那么他若想作案只能选择暗中监视、趁机暗杀的手段。这种难度可想而知,不要说随军的众头领了,一般的小喽啰有几个不认识花荣的?花荣想要干掉晁盖,这比现在狙击还要难,因为要伪装,伪装到没人认出他是花荣,自然条件天又黑,晁盖身边保护又这么多,因此这对花荣来说难度是不是太大了?所以凶手是花荣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说既非史文恭,又非花荣,凶手到底是谁呢?其实凶手不止一个人,而是团伙作案,因为只有合作,只有打掩护,有人放箭,才有机会射中晁盖!那么团伙成员可能是谁呢?

排除史文恭曾头市一伙。梁山这边没有随军的头领。这样就只剩下随晁盖出征的那20个头领了,其中三阮、刘唐、白胜都可以排除(属晁盖嫡系),呼延灼、徐宁刚刚入伙,没有足够暗杀理由,杜迁、宋万也可以排除(属于小弟角色,胆小怕事,最初的大哥王伦死了什么都不敢做),这样嫌疑人就缩小到11个人了。哪11个呢:林冲、张横、杨雄、石秀、孙立、黄信、燕顺、欧鹏、杨林、穆弘、邓飞。那么我们先简单分析这其中最可疑的几个人。

穆弘这个黑社会的小头子,没什么过人的表现却名列八骠,感觉很蹊跷,是宋江派的人物,却难不成为宋江立过什么奇功?杨雄,石秀。这两个人在一上梁山就被晁盖来了个下马威,其中的石秀绝对精细的人,完全具备了完成暗杀晁盖的能力。石秀又是个小气的人,上山之初就被晁盖弄的没了面子,也有杀晁盖的动机,但这个动机不怎么充分。而还有另外一个人,孙立,《水浒传》作者对孙立的描写中,特别有一句——“弓箭亦娴熟”,真是耐人寻味啊。我要说宋江弑晁盖,说得通。晁盖死于权利路线之争,晁盖路线与宋江路线相悖,于梁山无所发展。所以晁盖之死命中注定,这个结论,相信多数人能够接受,应该争议不大。

我们看看原著怎样描写晁盖回到帐中之后的事:“都回到帐中。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晁盖先还是清醒的,是拔箭出血后才晕倒的。紧接着:“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注意(高能预警),是在林冲敷了药以后,才发现晁盖中了毒的。那么,林冲怎么就知道他中了毒呢?从夜里晁盖中箭,再到天明回寨,又从回寨后到拔箭时,在拔箭后晕倒了,也没发现他中毒。偏偏是林冲给他一敷药,就发现中毒了。这怎么解释啊?

我们要说在梁山好汉中,也只有林冲有敢杀老大的冲动!当初杀掉王伦后晁盖推辞时,林冲曾把晁盖推在交椅上,叫道:“请勿推却,若有不从者,将以王伦为例!”你看,作者早在晁盖登基之时就埋下了伏笔:林冲居然说过要把晁盖以王伦为例的话!林冲杀老大,为梁山前途考虑。因为王伦与晁盖比,无大量之才,做不得山寨之主;而晁盖与宋江比,同样也是无大量之才,做不得山寨之主!把不成器的老大做掉,推有实力的人当老大,这才符合林冲嘛。

林冲一惯不出头,恰恰每逢换届时,出头最积极。在晁盖死后,又是林冲第一个出来拥立宋江,甚至表现的比吴用还积极,这是不是太奇怪了?因此推断,晁盖是死于宋江指使其心腹,且绝非单独作案,射中晁盖的箭不太可能是毒箭,在晁盖拔箭过程中下毒的可能极大, 应为团伙作案。有打马虎眼的,有放箭的,有投毒的,最后嫁祸给史文恭,如果真是这样,真乃水浒第一谜团奇案也!

其他网友回答

晁盖之死的直接原因当然和林冲扯不上关系,但要说间接关系,和林冲应该还是有点关系的,最大的关系就是林冲对自己的未来毫无规划,在该站队晁盖时没有觉悟。

林冲缺乏基本的政治觉悟,空有一身武艺,只有在被逼无奈才显示出一点血性。

林冲入伙梁山,他确实走投无路了,他没有长远的打算。给人的感觉是他不屑于与梁山好汉走得过近,除了开始与他交好的鲁智深,林冲在梁山上没有交到一个朋友,这一点很令人不解。

按理说,若不是他手刃王伦,晁盖还不一定能顺利成为梁山之主。这样一件大功,他却不知道好好利用。

即使是当初他孤家寡人不能顺势坐上头把交椅,那至少以后和晁盖打好关系,也算是晁盖的人吧。可他没有这么做,宋江没上山,他还算个主要首领。宋江上山后,他就成了实实在在的打手,需要出力的时候就派他去,没有话语权。

林冲在梁山一直没有话语权,其实是因为他自己不争取,他没有圈子,有圈子才有话语权。他对未来没有规划,也没有看清楚宋江的意图。

宋江早早就露出归顺朝廷的想法,可林冲始终没当回事,更没有与晁盖站到一条战线上。

而宋江却在步步谋划,他也看出林冲无大志,掀不起什么浪,所以就没有把林冲当回事。

历史不能假设,当然小说也不存在假设。如果林冲早早和晁盖一心一意,共谋梁山大业,宋江未必能夺权成功。宋江夺权之时,晁盖是清楚的,可他苦于无可用之人。梁山众好汉,有能力的要么是宋江的人,要么就是林冲这样的不开窍之人,再加上吴用还是个吃里扒外的卧底,晁盖之死顺理成章了。

如果说晁盖之死与林冲有关系的话,那这就是那层关系了:林冲没有看清宋江,林冲没有真正投靠晁盖,林冲没有长远计划。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林冲与晁盖一心一意对抗宋江,就一定能扭转局面吗?很难说。

林冲没有帮晁盖,最终也自食其果,宋江引狼入室,用梁山基业讨好林冲的不共戴天之敌高俅,还早早束缚了林冲,不让他报仇,林冲最终气死,也可能是被毒死。

林冲之死很憋屈,但也跟自己的不作为有一定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林教头有前科啊,之前王伦不就是他宰的吗…但是晁盖之死,跟林冲的关系,貌似不大,唯一有疑点的就是在晁盖中箭后林冲让人取金枪药给他敷上,你说林冲要是想毒杀晁盖,这个举动也够够的了,但是那不应该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么,这要不是林冲亲自给敷的啊。

纵观晁盖这次下山的全过程,其实读者也都能看出晁盖在寨中坐的太久了,大小纷争宋江全给处理了,晁盖这个寨主的存在感变得极低,前来投奔梁山的人看的也是宋江的面子。在晁盖出征前,大风吹断旗杆就让人觉得有点玄乎,晁盖偏偏还真就出去送了命,似乎这些情节都被安排的很妥当了。林冲总体在打斗表现上也可圈可点,我是看不出对晁盖有啥不忠的敌方。

但林冲实诚,不代表其他人也配合。

比如晁盖中箭后,众头领商议回兵,呼延灼居然不让大家回,并且表示必须有宋江的命令才能撤退。众头领不敢反抗,只能默默的怄气。可见,宋江当时在梁山上的威望已经完全铺开,晁盖架空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谁才是射中晁盖的真正凶手,从整个情节来看单凭一支刻有史文恭名字的箭不怎么能说明问题。并且这支箭还是毒箭,射箭人就这么没信心,必须要用毒箭么?其余的剧情懒得分析了,大家智者见智吧。

文/逻辑文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