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林风眠主张作画要什么和什么结合(林风眠的绘画特点)

网友提问:

林风眠的国画很有特点,请谈一下您对他的画作的欣赏感受?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我喜欢林风眠的画,老先生对中国画进行改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林风眠国画作品

林风眠先生早年接受过西画的教育,作为他那一代的艺术家,大抵如此,会画油画,又会画水彩画,最后归于中国画创作,可说是个多面手。

林风眠国画作品

林风眠作品最大的特点,色彩浓重,线条简洁,造型概括,用中国画的笔墨画出西画的韵味。相对其它作品,我更喜欢他笔下的仕女。记得刚学习中国画时,我还借鉴过林风眠先生的想法,也想把自己的国画画成水彩画呢。

林风眠国画作品

我不理解三四十年代那一批画家,千辛万苦到法国学了西画,一身武功,跑回来又归于中国画,如果宣扬只是为改良中国画,我不信。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画的魔力太大,在中国,老祖宗的东东就是好呀!

其他网友回答

宗师极别,连接传统与现代,是中国画的一个成功的转折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20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逐渐频繁,产生了许多有名的艺术观点,如,“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这是本时期国内艺术家主动向西方艺术学习的一种指导理念。根本目的是为了丰富国画的艺术生命力,以及提升国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让国画走出国门,变成世界艺术的一部分。

1900年出生于广东梅州的林风眠,是众多探索型画家中比较成功的一位。广东受海派文化影响较大,人们接收新事物的观念都比较超前,因此,在艺术创作上,这一区域的画家历来是以包容而积极的心态吸收外来画风,为我所用。

20岁之前的林风眠,以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素养为主,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学习诗词书画上,打下了非常深厚的童子功。当他看到国画自从明清以来,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发展,就跟同时期的徐悲鸿、刘海粟一样,产生了改造国画的伟大抱负。可见,他是一位非常有担当的艺术家。

徐悲鸿把素描引入国画创作中,加强了国画的造型能力和写实效果,而林风眠的做法是,把国画的写意性,笔墨线条的丰富性,跟油画的色彩效果和造型手段合二为一,同时又把同时期野兽派的夸张构图手法,以及立体派的几何形体分割法糅合起来,最终创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新画法。

实际上,虽然林风眠的绘画采用的是国画的材料和创作思维,以国画的线描为核心,但在画面形式感,以及整体韵味上,则展现出比较浓烈的西画风格,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用国画的材料意境来画西画”,这是林风眠绘画的最鲜明特征。

林风眠的绘画就像效力于清朝康乾时期的意大利画师郎世宁的作品一样,是一种把国画和油画的基因融合后,重新打造出来的“混血儿”,把两方面的风格都占有了。所以,很难把林风眠的绘画称作国画或者油画,不论叫国画还是西画,都会降低作品的内涵和特色,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绘画”或者“林风眠体”。

其他网友回答

林凤眠(1900一1991)伟大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主张“调和东西艺术”。作品古今中西,兼容并蓄,既有西方后期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变化的线条、强烈的色彩、统一节奏,又保持中国画笔墨深淡湿的变化,同时又吸收中国民间艺术诸多元素。以中国的线条和墨韵,个人磅礴的气魄,构成了他作品的基调。

   林凤眠的油画和水墨。面貌虽不同,但有着共通之点――以线为主。这里着重讲讲他的国画,他的线条有直率而潇洒之感,没有丝毫造作,没有迟疑,元气充足,生趣盎然。他追寻的是在单纯粗朴的外形中所蕴藏着活泼的内在精神。这种启示使他摆脱一切学院主义的束缚,以童心观看自然,以情至画。

  他的画主题大都是亲身所历或身边常见的景物:一片松林、一叶渔舟、几只鱼鹰或江上的木船,仕女画在创作中也占了主导的位置。

  林风眠笔下的仕女和裸女,既不同于古代的中国仕女,也异于西方的人体画。他的仕女多重情态韵致,柔若无骨,淡如轻烟,既有古典仕女的典雅风姿,又有马蒂斯、莫迪里阿尼式的娇美优雅,那雪肤凝脂,洋溢着青春的勃勃生气,又散发出一丝淡淡的感伤,这是林风眠式的女性美。他自述道:“我的仕女画最主要是接受来自中国的陶瓷艺术,我最喜欢唐宋的陶瓷,尤其是宋瓷,受官窑、龙泉窑那种透明颜色影响,我用这种东西的一种灵感、技术放在画里。”林风眠的戏曲人物,绘画形式语言单纯,他将立体主义的分割法、中国民间皮影和剪纸的造型特点融合运用其中,采用均衡的构图形式,画面饱满充实。

  这里发几张林凤眠的代表作,供大家欣赏:

其他网友回答

林风眠是一个非常投入感情画画的画家,看他的画有点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