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什么样的关羽(《三国演义》中关羽做过什么?)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真的是完美的吗?

优质回答:

人无完人,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演义小说。不管是罗贯中施耐庵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或者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还是清代毛氏父子改版的《三国演义》(目前流通于市场的版本),关羽都武艺高强,是忠义的化身,在他身上有太多的传奇,“斩颜良诛文丑”“身在曹营心在汉”“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等。更在明清之后,被人尊为“武圣”闲话不多絮,说说他的缺点。

1,武功破绽。武艺虽高,但并不是毫无破绽,30合拿不下纪灵,张飞10合刺之。100余合平老黄忠,平马超副手庞德,如果说和庞德打时年龄过大,那么打黄忠无话可说了吧。关羽武功方面有个致命的弱点,躲避箭矢能力几乎为零,一生中箭三次,没一次躲开。最后一箭几乎送了他的命!

2,性格缺陷。关羽自打虎牢关扬威,白马显手段后,便自视甚高,吕布死后,更是自诩天下无敌,目空一切,虽熟读兵法,但兵家最忌刚愎自用,关羽正好自恋过重,什么“虎女焉能嫁犬子”“碧眼小儿,紫髯鼠辈”之类的大家都熟悉;一遇到敌将就一句“汝比颜良文丑若何?”;自己明明见识过黄忠本事,敕封五虎大将时,却嘲笑黄忠“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诸葛亮一句奉承话“尤未及美髯公之绝伦逸群”,他叫士兵拿去军中念,简直是中二重症。

3,无大局观。孙权欲和亲,他回绝羞辱使臣,把诸葛亮的嘱咐抛诸脑后,听闻马超大战张飞,欲入川与马超比武,荆州于他似乎无足轻重,最后被吕蒙白衣渡江,败走麦城也是闭目塞听所致。根本不是什么“大意失荆州”,这是关羽目光短浅的必然结果,他选择了兄弟小义,而丢却了国家大义,间接断送了刘备张飞之命和蜀汉前程。

4,或许有私欲???关羽为曹操立功,加官进爵,金银财物都不要,却独独索要了赤兔马,还有一说,垂涎貂蝉美貌,最后貂蝉不从,自杀了。

总之,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绝对是叱咤风云,但也并非无懈可击的。话说2011版《三国》关羽,于荣光刻画得入木三分,94版有点美化。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即骁勇善战,又善于谋略,即义薄云天,又忠心不二,即豪气冲天,又正气凛然,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形容的那样,罗贯中在写作中“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不过即使如此,他也并非就是完美的,正所谓“人无完人”,他的好大喜功、自负傲慢同样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其最终也因此而兵败身亡。

关羽的正面形象极为突出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毫无疑问的被塑造为了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在所出场的诸多人物当中,他无疑是正面形象最为突出的几个主角之一。

1、骁勇善战,善于谋略。关羽的勇武,在《三国演义》当中可谓展现的淋漓尽致,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一系列战绩,完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英勇无比的武将形象。而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战役,则又将关羽塑造成了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将。在蜀汉阵营,关羽位列五虎上将之首,就连蜀汉的敌人曹操都对其颇为赏识,千方百计的想要将其笼络至麾下。

2、义薄云天,忠心不二。自桃园三结义开始,刘关张三兄弟便一直情同手足,关羽始终追随着刘备,哪怕刘备没有当时还没有立锥之地,哪怕他兵败被俘,曹操对其百般善待,他也始终没有过改换门庭的想法,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有感于曹操的恩德,却仍然抱定了“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的想法,在斩颜良、诛文丑之后,还是返回了刘备身边。而在赤壁之战后,驻守华容道的关羽,便因为曹操曾经善待自己,仍然能够弃军令状于不顾,任其离去。这完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义薄云天、忠心不二的忠义形象。

△刘关张三兄弟

3、豪气冲天,正气凛然。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是“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完全就是一个正义凛然的侠客形象。他之所以会逃难江湖,便是因为曾仗义出手为民除害,杀死了仗势欺人的豪强。关羽在和刘备、张飞结拜之时,便也立下了“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誓言,既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豪气,也有除暴安良、为民请命的英雄之气。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关羽完全就是一个勇猛无比、智谋出众,忠义无双、正气凛然的武将,乃至侠客形象,这几乎满足了普通百姓对英雄人物的一切憧憬,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受到如此的追捧。

关羽并非没有缺点

虽然关羽的正面形象极为突出,乃至深入人心,但“人无完人”,《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同样存在着缺点,那便是刚愎自用、骄傲自满。

△刚而自矜是关羽的致命缺陷

《三国演义》虽然是历史演义小说,但其总体框架毕竟还是尊重历史走向的,可见罗贯中写作时必然是参考了诸多史料的。《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关羽败于“刚而自矜”,也就是骄傲自负、虚荣固执,罗贯中便也将关羽的这种缺点带入了《三国演义》当中。

关羽的这种缺点,在《三国演义》不少章回都有体现,例如《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拨襄阳郡》一回中,孙权在接到曹操共谋蜀汉、平分天下的书信后,一时间由于不决,诸葛瑾于是自荐去为孙权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做媒,然而当诸葛瑾向关羽表明来意之后,关羽却勃然大怒的说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可见此时的关羽已经自负到了极点,自视甚高的他甚至都已经有些眼高于顶了。孙权得知此时后,自然也是勃然大怒“何太无礼也”,并立即“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取荆州之事”,使得孙吴方面彻底倒向了曹操。

关羽不仅不将敌人放在眼中,即使在蜀汉集团内部,也是自视甚高,难以容忍其他人与他并肩。在得知马超被封为平西将军之后,竟然要弃荆州于不顾,想要入川与马超一较高低,直到诸葛亮写信安抚,点明马超不如自己,关羽将信“遍示宾客”之后,这才心满意足。而在关羽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之后,得知黄忠与自己同为五虎上将,关羽再度恼火的说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又是经过费诗的劝说,这才勉强接受。

关羽不仅骄傲自满,且极为固执己见,攻占襄阳之后王甫劝其不要用潘浚,关羽不听,结果潘浚最终果然变节。糜芳、糜竺跟随刘备时间极长,然而由于傅士仁和糜芳饮酒误事,关羽竟然说出了“吾不看费司马之面,必斩汝二人之首”、“若吾得胜回来之日,稍有差池,二罪俱罚”的话语,最终导致了二人的叛变,断掉了关羽的退路。

△关羽走麦城

即使兵败之际,王甫在劝说关羽走大路,不要走小路之后,关羽却来了一句“虽有埋伏,吾何惧哉”,最终果然中伏被擒。

虽然《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算不上完美,但瑕不掩瑜,也正是因为他性格中的缺陷,才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或许这就是“缺憾的美”吧。否则如果关羽真的被塑造成为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那么他也就脱离了人的范畴,而变成了圣人。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虽然关羽最终被自以为是所害,但关羽是小说《三国演义》最推崇的英雄,关羽身上最值得歌颂的是一个“义”字,包括他对结拜兄弟的忠诚,关二爷直到现在仍然被人们祭拜,说明这个人物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

其他网友回答

不完美啊,按三国演义的荆州之战的说法就是大意失荆州了,都能够大意到失了荆州了,怎么能算完美呢?

其他网友回答

生为人,忠义无双,死成神,世代传颂,男人的终极目标,完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