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文韵 | 文本解读:一首凝固的诗 一幅立体的画

苏州园林
一首凝固的诗 一幅立体的画
文 | 侯亚宁
通过对《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分析讲解,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字词,对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更是要通过这样一节课,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并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
《苏州园林》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8课,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以整体通读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细析部分突出的语言特点为主。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阶段,首先是基础的知识技能积累,《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比较长,其中有许多对初中生来说比较陌生的字词,例如“嶙峋”“重峦叠嶂”这些,遇到这种字词需要学生学会自己翻读课下注释、动手查阅工具书、掌握一些生字、生词的字形和读音并了解其含义。第二个阶段需要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感知,了解作者的思路,《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采用的是总说和分说的结构,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要使学生对说明文这一文学体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第三个阶段则是让学生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带领学生更加细致地感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并且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和祖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中的“苏”便是指苏州,而苏州园林对苏州享有“人间天堂”这个美誉自是有其重要的贡献。苏州园林的设计可谓是巧夺天工,设计者因地制宜、别出心裁,游览者在游览时往往对它的设计叹为观止,本文的作者叶圣陶虽与我们同是游览者的角度,却又以高于一般游览者的角度对苏州园林的整体设计做出评价,通过揣想当年那些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建造思想,高屋建瓴地提炼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是叶老在75岁高龄时,为香港一家出版社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后来摄影集没有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全书》杂志社发表在刊物上,题目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从当时的标题来看,文中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因此我们并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说明文来看,因为作者在对苏州园林客观文字的描写叙述中也包含了深厚的感情。文章的体裁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传播知识为目的的一种文体,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为主要内容,说明文的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叶圣陶先生在这篇课文中用词严谨、表述科学且富有知识性,能够让读者了解到许多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然而,在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单纯按照说明文的思路去理解显然也是不足的,叶圣陶先生本人就是苏州人,苏州园林和其他地方大大小小的园林先生都去过一些,对比之下得出了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作者在文章中对苏州园林丝毫不吝赞美之词,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还不能忽视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热爱之情。
《苏州园林》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由概况到具体。作者在开头就说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富于图画美”;同时也说出了苏州园林给人们的总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在讲课过程中,“标本”一词需要让学生着重理解,“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指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标本”一词,很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指出了鉴赏苏州园林的重要性。作者称“苏州园林”为各地园林的标本,突出了苏州园林的优美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其次是苏州园林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文章综合运用了打比方、摹状貌、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这些应让学生找出相关的例句进行学习体会,例如“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是打比方,同时也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路”,综合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搭配美……这些都是应让学生着重掌握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的特点,这在《苏州园林》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据说”“绝大部分”“极少”,这些都表现了《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用语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也反映了说明文的整体语言特点。苏州园林整体具有图画美,文章先总说其特点,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同时又辅之以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三个细微方面。文中有几处词句运用得很好,需要让学生加以细致的理解分析,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的区别的理解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并不算特别容易,需要老师给出比较详细的讲解。“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每件艺术品都有它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艺术的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而“技术”一般可以大量复制,它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在讲解“艺术”和“技术”的区别的同时,类似地,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图案画”和“美术画”的区别,文中将苏州园林最主要的特征归纳为一幅“完美的图画”,“完美的图画”一定不是规整对称、单调的,而是有设计者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需要设计者的创造,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而图案画可以复制,简单而规整,却少了灵动与自然。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说“园林是美术画”的原因,在作者看来,苏州园林的设计正是不讲究对称、不讲究规整,才成就了它的不可复制的美。
园林指特定培养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同样地,西方也有各种园林,西方园林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的几个典型代表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在讲解《苏州园林》的同时我们可以导入一些西方园林的文化知识,并通过对比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的古典园林文化。虽然西方园林中也不乏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因素,但就其整体来看,中西方的差异还是很明显。西方园林多注重体现人工美,园林高度“建筑化”,布局多采用规则形式,构图严谨均衡,且多花坛、雕像、喷泉等建筑,重在彰显人的力量,推崇人征服自然,着重表现人改造自然的气魄,而中国古典园林多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因地造势、因地制宜,赋予山水、建筑、花草树木以生命,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追求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西方园林往往将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 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建筑依据环境的特点巧妙地配合各种地形,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自然和人工浑然一体,使人看不出斧凿的痕迹。中西方园林建筑的不同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通过对这些对比内容的补充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将语文课堂的教学与时代主题进行更好的契合。
编辑 |李章鑫 马 瑞
审核 | 张明月 刘海宁
感谢您的关注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欢迎投稿、评论或提出宝贵建议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