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 | 读吉布尔先生读《镜子阶段》读后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 ◆◆
读吉布尔先生读《镜子阶段》读后感
◆ ◆ ◆◆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镜中》张枣
为什么不能攫取生活的甜?
吉布尔先生在《笔记》中的讲座,我不止读了3遍了,依然常读常新。先生飘飘如风,虽其文字难及本人万一,但这万分之一还是让我时而醍醐灌顶,时而迷糊到底,恨自己学识浅薄!唯庶竭驽钝在此次导读中摘录部分先生语录、概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临床体验。
a
“孩子(男)最小的时候,大家都看到小东西勃起,这有紧张和快乐。在伊斯兰教中母亲这时会将小东西含入口中以让它安静下来。男子在成年之后有口交。”
——吉布尔
伊斯兰教中母亲是否真的会这么做,我试图查阅资料、请教回教朋友都无法证实。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婴儿是一头小兽的话,那么他们天然地都拥有一种消除身体紧张获得快乐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以称之为“自淫”。比如孩子们喜欢摸自己的生殖器,动物们各种形式的自慰。按照精神分析家马勒的观点:婴儿最早期与母亲有一个不分你我的共生阶段,就像是孩子在妈妈子宫内海洋般包裹的幸福环境再延续。由于此时母子混沌一体,因此吉布尔先生上面说的母亲行为,可以算是孩子“自淫”的替代。“自淫”这样一种快乐的体验或许给人类自恋打下了身体和情感的基础。正如性爱一般,自淫和自恋在人身上永远纠缠一起,无法真正分开。先生说自恋是文化的,是人所独有的。比如成年人的手淫行为是一种自淫快感,那手淫中性幻想的对象则是自恋的、文化的。身体给了我们一个“淫乐”的基础,而镜子则给了孩子一个可爱可恋的统一形象:自我。这自我既是形象的认同,也是语言的命名,文化的产物。妈妈对着镜中人肯定的说“是你,漂亮的宝贝!”这最初的肯定和之后的形容:比如男孩、像爸爸、活泼勇敢;女孩、像妈妈、温柔美丽;这些都是人类文化对个体的“赋辞”。这是自恋狂喜的开始,但主体必定要经历“赋辞”不准的痛苦,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教育总是父母自身欲望的体现。白夏同学说,青少年总是既爱照镜子又怕照镜子,正是这样:青少年总有一天发现镜中的自己和脑袋里的自己相差太远,砸碎镜子还是走进镜子这是个问题?异常痛苦!
b
词是对物的谋杀。
——福柯
“作为精神分析家,我不特别看重词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更多地考虑词与词的关系。”
——吉布尔
通俗的说,这句话是指在分析中,分析者表面诉说的故事并没有那么重要(比如我怎么啦,别人怎么我啦…),而他(她)讲述的方式和选词的歧义(奇异)是更值得关注的。比如弗洛伊德的个案,“鼠人”就把“老鼠”(Ratten)总是说成“分期付款”(Raten),显示出“鼠人”的强迫症状与金钱之间纷乱的纠葛。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患白血病的来访者,总是害怕说出、听到、看到“菊花”、“纸钱”、“相框”这类的字眼,可以看到这些词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的,无意识并无意隐藏,它一直在我们的言语之中。我和一位女同事有次闲聊,说到人说话的措辞时,她回忆起有一次跟闺蜜在街上走,看到了一个下水道,闺蜜说下水道时用的词是阴道,而且她自己茫然不知。后来确实证明她闺蜜在那段时间正处于两性问题中。这个问题或许又牵涉到其他问题,比如我们后面要谈到的女性性。
c
“超我是异化的东西,是命令的、固定的,而孩子则相反,始终在运动。”
——吉布尔
孩子甫一降生,甚至未出生时,就已经掉入语言之网,特别是父母的话语:这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她)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学习工作、感情婚姻该如何……,其实都存在父母语言的无意识之维中。大彼者的欲望化为孩子脑中的超我,超越快乐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这无疑是一种异化。但,这也是幸与不幸的。幸的是,接受的规则让我们顺利融入社会生活;不幸的是,超我不是全部的“我”,它的权威、固化会一直限制着自我在想象层面的无限可能。吉布尔先生这儿的意思是,当我们观看到镜像,无论是镜中我们控制着的,还是他者身上呈现的,那里有着一种主动、随意性,一种多样变化性,即自由丰富性。正如孩子未定型的各种可能性,其实成人未必不是如此。老子强调的“复归于婴儿”,或许也可以在此意义上理解。
d
做女人多么不幸啊!然而,做女人最大的不幸,说到底,是不了解这是一种不幸。
——克尔恺郭尔
“对于男孩,生殖器更容易看到,生殖器作为身体的意象如脸一样,而小女孩则需要一个镜子来看生殖器。”
——吉布尔
图片来源:medicaldaily.com
当一个女性开始用镜子来观看自己的生殖器时,不管她是在豆蔻青少年,还是成年已婚,抑或黄昏老妇人,这都是极为重要的时刻。这一刻,女人是什么?在内心发问。这是艰难无解的一问。弗洛伊德、拉康都经常被女权主义者诟病为石祖(阴茎)中心主义者,这并没有错,但错不在他们,板子应该落在男权文化上。整个社会就是石祖(阴茎)中心的父权统治。在远古或许有母系氏族,但女人也只是因为作为母亲——繁衍生育的土壤而被尊敬、崇拜。据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考察,社会形成后始终是男性主宰的,几乎所有形态的社会制度、文化里头,男尊女卑触目皆是。世界三大宗教的经典里头更有佐证:
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圣经》(创世纪 2 : 22-24)
男人是维护妇女的,因为真主使他们比她们更优越……你们怕她们执拗的妇女,你们可以劝诫她们,可以和她们同床异被,可以打她们。
《古兰经》(第四章 妇女)[34]
“女人梵行垢,女则累世间”
《杂阿含经》
而儒家对女性的戕害,作为中国人自是不必说,守节、缠足、纳妾不一而足。

图片来源:google
拉康说女人不存在!当然,如果非要说存在的话,那么波伏娃定义女性为“第二性”是没有错的。我个人认为,女人在社会的处境,最类似的形象就是SM中的M。或者也可以说,SM这样的一种性享乐模式就是男权社会中男女位置的微妙表达:女人是被动的、受虐的、俯首听命的,除了痛楚能带来些微的存在感之外,她的身份是可疑和模糊的。弗洛伊德说“解剖即命运”,拉康强调语言即命运,当然,我们要说文化决定命运。讨论到最后,谢老师说她曾在一个讨论班上听法国分析家特科夫人说过一句话:一位母亲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只能告诉她如何做母亲,而无法告知怎么成为一个女人!
……
活动现场
撰稿:贺辉
审稿:陈斌
编辑:玄渊 何一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本公众号版权归“雪堂卮言精神分析杂志”及作者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未征得我们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转载我们的文章,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如需转载合作等其他事宜,请联系我们:xtzhypsyc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