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为什么攻打非洲(二战德国在非洲)

网友提问:

二战英国和德国为何要争夺非洲?

优质回答:

德国纯粹是为了他那个猪一样的队友,战无不败的意大利人。这一点真的很值得深思,在足球场上,那么英勇的意大利人,怎么到了战场上,几乎可以被任何层次的军队随意的羞辱,随意的俘虏!

德国人对于意大利人,虽然也是被逼于无奈,但是德国人总有些记吃不记打的怪癖。一次大战的时候,德国就是和意大利结盟,结果,意大利背信弃义投靠到了英法俄一边。只是投靠到英法俄一边的意大利,对战争没有任何贡献,反而处处给英法俄帮倒忙,英法俄也很懊恼,怎么找了个这么个盟友。以至于日后的凡尔赛会议,意大利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意大利总理去开会,不光无人问津非常尴尬,而且提出的要求,三巨头一概不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又和意大利结盟。这回的意大利虽然比一战时的意大利稍微强一点,但也是处处给这个德国老大哥添麻烦,而且麻烦添的是一次比一次更麻烦。

德国势如破竹一路进攻法国,墨索里尼这时候为了捞好处,下山摘桃,结果桃没摘到。32万意大利军队被残存在法意边境的5万法军打了个丢盔弃甲。到了法国投降德国的时候,法国人居然占领了一块意大利的领土。事后,希特勒仅分给了墨索里尼极其一小块儿的法国领土,这让墨索里尼非常愤怒,他誓要在大哥面前争回一点面子。争面子的行为落到了希腊一方。更可惜的是墨索里尼没有料到,这次争面子的行为成了更大的一次笑话。

9万意大利军队配备数百辆坦克,在空军的配合下,浩浩荡荡的进攻希腊。墨索里尼根本没把希腊放在眼里,他自信地对外宣称:这不是打仗,这只是游行。

被惹火的希腊人集结军队疯狂地向意大利反扑,结果意大利军队又是丢盔弃甲,一路逃跑,甚至跑到了阿尔及利亚。这时,另一边的法国人也不忘幽默,在意大利法国边界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希腊人,请不要再往前追了,这里不是意大利,这里是法兰西。

墨索里尼进攻希腊,结果惹火烧身,这时候的他也顾不上什么法西斯鼻祖的面子,唯唯诺诺的向希特勒求援,大哥我陷了,拉兄弟一把吧。而这时的希特勒正打算进攻苏联,无奈为了帮墨索里尼,不得不暂时搁置进攻苏联的计划,派德军进攻希腊。虽然希腊军队抵抗德军也非常的顽强,但是毕竟他面对的是世界上最能打的德国军队。所以,希腊在抵抗一阵之后被德国占领。被德军打败了的希腊人,不忘顽强本色,他们投降的唯一要求就是,受降人中不能够有意大利人。

墨索里尼进攻希腊,直接也间接地延迟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以至于有不少人认为,希腊人的顽强抵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接连在欧洲战场丢大人的墨索里尼,至少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是我耀武扬威的地方,所以他将目光对准了非洲,打一些非洲土著人,意大利的雄狮,还是有把握的。因为他曾经成功地在法国的纵容下占领了埃塞俄比亚。提起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一共两次进攻过这个国家,不是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情有独钟,而是埃塞俄比亚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埃塞俄比亚北临英属非洲,东临红海,这一块土地对于欧洲,尤其是大英帝国的输血动脉苏伊士运河,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第二次进攻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一次进攻埃塞比亚,也就是阿比西尼亚, 意大利1.7万的出征队伍,死伤1.1万人,被俘4000人,埃塞俄比亚死亡5000人,受伤6千到1万人。为此,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签订了《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条约中意大利开创了,也是唯一一个,欧洲列强向非洲土著人为主的国家,赔款200万意大利里拉的先河。

在欧洲战场接连失利的墨索里尼,雄心万丈地来到了非洲战场。相比于欧洲战场,墨索里尼在非洲战场投入的资本更大,50万的意大利军队远远地超过了英国的五万军队。只是这一次面对不想扩大战事的英军,意大利军队败得更干净、更彻底。不光埃塞俄比亚丢了,还差点让英国人赶出了非洲。特别是被英军俘虏的意大利军人,趾高气扬,面带微笑,争先恐后地跑进战俘营,这种阵势让英国人感到非常的害怕,这种害怕远远超过了在战场上面对意大利军人的时候。而且对于清点意大利俘虏的人数,英国指挥官韦唯尔这样向丘吉尔报告:我们抓了五亩地的士兵和两亩地的军官。

差点被英国人赶出非洲的墨索里尼,不得不再次舔着脸向他的大哥希特勒说:兄弟我又陷了,再拉兄弟一把吧!这时本指望着在苏联大展身手的希特勒,不得不再次派出以隆美尔为首的德国军团奔赴北非战场,为墨索里尼擦屁股,也为了抢石油。

至此,二战时期,德国和英国在非洲打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墨索里尼想在北非大展身手,恢复古代罗马帝国的疆域和势力,还有北非有众多的油田,这对于支持战争是不可缺少的。希特勒原指望着墨索里尼能够占领北非,进而把石油这种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拿到手。只是墨索里尼太不争气,在北非败的比欧洲败得更惨,更让希特勒接受不了。所以墨索里尼又间接地支持了苏联对德国的卫国战争。

试想想,如果隆美尔这种战争奇才没有去北非,而是到了苏德战场,那么,他和朱可夫的较量是一个什么段位,真是很值得期待。

其他网友回答

非洲战场向来不是德国的战略重心所在,按轴心国的势力划分,非洲属于意大利的战略目标。二战中,意大利军队的战斗意志实在是令人难以恭维。为了协助意大利维持北非战线,德国组建了非洲军团。

非洲军团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维持北非局势,也仅仅是维持战线而已。因为英军牢牢控制着地中海上的马耳他。从马耳他岛上机场起飞的飞机,作战半径东可至希腊雅典、克里特岛,南到利比亚,西至阿尔及利亚,北可达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几乎覆盖了地中海周围所有重要目标,紧紧的卡住了德意军队的补给线。但德国也不想失去北非,一旦失去北非,英国在远东的物资,将不再需要绕过整个非洲,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就近输送到英国本土,德国面对英国的压力必当成倍增加。

1941年2月,埃尔温.隆美尔将军到达北非组建北非军团,这个时间正是德国准备实施巴巴罗萨的前期,德军从本就紧张的东线部队中抽调了部分兵力,对初期的苏德战场产生了一定影响。随着隆美尔在北非的胜利,他不断的调整战略目标,期待获得更大的战果。而德国已深陷苏德战场的泥潭,兵力早已捉襟见肘。虽然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隆美尔全然不顾补给线的劣势,依旧要来了准备补充到苏德战场的部分部队。但对于德军在北非的消耗来说已是杯水车薪,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德军对苏德战场的整体战略。

所以,希特勒一开始就知道在没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不可能占领北非,德国在北非的战略目标是维持战线,让英国向本土运输的物资不能舒服的通过地中海,削弱英国的战争能力。英国的战略目标是将德意军队驱逐出非洲,登陆意大利开辟新战场。隆美尔通过高超的指挥能力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也给希特勒出了一个难题。所以有了一种说法:“隆美尔元帅是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

其他网友回答

二战时期的北非战役(1940年9月13日——1943年5月13日),德国和英国在非洲进行这场战役的目的是什么呢?

英国的目的非常的明确,就是要保住大英帝国在地中海南岸(北非地区)、西岸(巴勒斯坦地区)和东非的殖民地,尤其是要确保苏伊士运河的安全(以此来保障英国本土的生命线),以及避免地中海成为意大利法西斯的内海。

反过来,德国起初对北非战场是不感兴趣的。就在1940年9月初,希特勒对隆美尔说:“绝不给非洲提供一个人或一个铜板。”当时参加北非战役法西斯国家的只是意大利。墨索里尼发动北非战役的目标,是想将英国赶岀地中海地区,凭此重建罗马帝国,是要将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海”。希特勒,只想以正面直接进攻英国本土,来迫使英国投降或是接受希特勒提出的和平条件。希特勒根本沒有想要采取迂回政策来对付英国。特别是,希特勒在北非战役打响不久

,就将战略进攻的目标定为苏联。因此,希特勒认为北非战场是意大利与大英帝国之间的战争

,是不愿意介入其中的。可是,当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溃不成军后,希特勒为了保全轴心国的面子,也为了保住墨索里尼对意大利的统治,希特勒才极不情愿的派岀了很少的兵力(一个装甲师和一个轻步兵师)。由于,北非战役对于英国来讲是只能胜不能败的,再加上后来美军的参战,以及希特勒始终将北非战场视为一个次要的战场,而入侵苏联的东线战场才是真正的主战场。所以,最终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输掉了北非战役。但是,就在这个次要的北非战场,成就了两位名将:一位是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另一位是德国的隆美尔元帅。

其他网友回答

德国进攻非洲是为了帮意大利,英国进攻非洲是为了保护其运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