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感恩教育的效果(学校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好处)

网友提问:

大家对于学校的感恩教育有何看法?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推广吗?

优质回答:

感恩教育的意义何在?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他人和社会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重要内容之一。

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需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传承影响了几代中华儿女。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学校教育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立什么德?做什么样的人?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用行动去回答的人生课题。

感恩教育中存在不足

在现实实践中,中小学在开展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活动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学校对感恩教育认识不到位,教育内容被人为的窄化,难以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家庭中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淡漠,社会中存在一些不利学生感恩情感行为的因素等。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感恩教育过分重视形式,追求广告、“吸引眼球”的效应,忽视实际效果。

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重形式本不可厚非,但过分追求教育形式,为了形式而“形式”,忽视教育的实效性,就值得反思了。

感恩教育要注重实效

如何使创新感恩教育的形式与体现教育的真实性、科学性、实效性有机结合起来,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心课题。

感恩教育,学校要提高认识。

学校要正确认识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做人、做好人的基本内容和任务,纳入并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渗透贯通于学校的整体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

感恩教育,学校要丰富教育内容。

有克服和改变一些学校感恩教育人为窄化内容的做法,避免感恩教育就是感恩父母的现象。要以科学、发展、全面的思维,确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应有内容及范围。要使学生知晓,作为一个生存于社会中的人,需要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感谢自然界的共滋之恩。

感恩教育,学校要构建教育的科学的机制。

构建形成感恩教育的科学机制,是增强感恩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学校要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确定感恩教育的内容,遵循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规律,创造性地构建课程课堂融入教学机制,主题专题教育的活动机制,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机制,学校文化融合浸润的机制,使感恩教育实现有计划、有要求、有活动、有环境、有效果。

感恩教育,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社会联手合作。

学校要在感恩教育中发挥主导、指导等重要功能,要注重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会、接待日、家长学校、学生家庭表现记录表等形式载体,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感恩,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实践体验成场域。学校要与社区、社会相关机构经常联系,争取社区、社会有关机构参与、配合学校教育。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要树立榜样,强化考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品德发展的规律特点,学校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图书,用中国古代的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先仁志士人的榜样激励学生,可以向学生推荐当代社会个行业涌现的先进模范、感动中国的人物,感染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感恩人士的故事教育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应把感恩教育列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综合素质评价朝中,加强对学生感恩言行表现进行科学评价。

总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使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势与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及感人、感动的真实情感有机融合起来,在坚持、经常、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真正触及到学生的灵魂深处,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和效果。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不但要开展,还应该实实在在开展,不是走形式,并应该常态化。理由如下:

1.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本来是天使,但必须由父母带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必须感恩父母,以此进行尊敬长辈尊敬父母的教育;

2.让孩子们知道,我们不是无缘无故的享受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清澈的水,我们要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以此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3.让孩子们知道,我们能够自由自在的玩耍,处于和平环境中快乐的成长,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给了我们大家的庇护和安宁,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祖国,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让孩子们知道,是我们的老师在带领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我们要感恩老师。

总之,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感恩,是家长学校应该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教育。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不少学校都开展过类似感恩教育这种活动,效果不一样,我说一说我自己的观点及感受。

我一直坚持认为现在孩子的不少问题起源于最初的家庭教育,当然这是大环境造成的。在家庭中,一堆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无形中就养成了孩子“人人为我、我为中心”,这是现在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最根本的区别。我们小时候吃饭,家里老人、大人没动筷子,孩子谁也不能先吃,现在呢,好东西一做出来都先给孩子吃。这种环境下,孩子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吗?父母赋予孩子再多的关怀在孩子那里都是理所应当。这种起源教育奠定了孩子的心理基础,孩子心中对父母的辛苦付出理所应当的接受,没有一丝的感恩意识。进入学校,意识中就把老师当做父母,面对老师的各种关怀也认为是理所应当。

也许这就是现在有些人提倡的平等,但以我多年的观察看来,这份平等拔高了孩子的地位,让孩子凌驾于家长、长辈、老师之上,让现在的孩子成了“王”,结果就是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恩,对老师没有敬重。有时候我总在想,这就是“平等”?把家长老师从过去威严高高在上的地位上拉下来就是“平等”?我赞成和孩子平等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改善过去家长一言堂的家庭教育模式,但我绝不赞成让孩子成为一个家庭的“王”,所以对于现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感恩教育,我是持赞成态度的。

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的人嫌学校走过场、无实效,感恩教育只是形式。其实,同样一个活动,在不同的家庭配合中,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一次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为妈妈洗一次脚的感恩活动,可是反馈回来的家长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家长不耐烦的对孩子说嫩老师真毛病多,净整些没用的;有的家长说行了行了不用洗了,等我和嫰老师说你完成这个作业了;有的家长拥抱孩子,告诉孩子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有的家长等孩子洗完后,告诉孩子你给我做了个好榜样,我向你学习,然后也去给家里老人洗脚……请对比想想,孩子们的收获能一样吗?

编者后语:在我心中,希望家庭学校建立起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从这份平等中获得自信独立坚强,获得温暖储蓄;也希望孩子们能获得“长幼有序,尊卑有礼”的教育,让孩子们心中懂感恩、有尊重,改变现在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局面。我是一缕阳光,欢迎关注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肯定的是中小学的感恩教育应该且必须要开展,更应推广。推广要落实,除了告知要有感恩之心时,同时也应该不止于口头,而应该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切身体会并激发出孩子的感恩之心。

现在的孩子生活水平高,没吃过多少苦,每天围绕的都是学习,文化课程的学习,业余特长培训等等,感觉孩子每天比大人还忙,忙着学各种本领,所以有时候他们学得很盲目,远离了生活本身,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就导致孩子对生活本身的体验太少,自己得到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如若哪天要求 得不到满足就会心里受制,于是就出现一些啃老的,杀害父母的极端例子出现。

“劳动是人类智慧的起源”。让孩子放下课题,多多回归生活吧!只有在生活里品了酸甜苦辣,才能懂得什么是恩与爱。。。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