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湾印象

广州南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的番禺区里有一处幽静所在——沙湾古镇。
漫步其中,历史的痕迹随处可见。精雕细琢的屋脊在展现古人审美观和科技水平之余,是南粤蔚蓝天空绝佳的点缀,隔离了都市的喧嚣;歪歪斜斜、曲折蜿蜒的村中小径让我们望不过几步,正好用心观赏身旁的沧桑;被岁月镌刻得斑驳不平的围墙,勾勒出淡淡的抽象水墨画,墙角的青苔与墙头盛开的鲜花彼此呼应,在我们踢踏的脚步声中不断变换着展示的内容;欢快地跑来跑去的幼童,惊起道旁一阵阵扑扑楞楞的莺歌燕舞。
错落的姜撞奶、双皮奶小吃店里挂满了历史遗迹,操着软糯粤语热情招揽的沙湾乡亲随口就可以给我们讲述一段古镇的历史故事。据说,沙湾以前是南海中的小岛,逃难而来的乡亲们用小船满载砂石不断填海造田,终于将曲折的水路变成了大道通途,将浅浅的海湾改造成肥沃的农田。不忘故土的何氏之族再造了北方印象,将华夏文明的火种延续至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积聚,让这里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雕塑之乡”“广东省古村落”。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饮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籍此发扬光大。
且不说,农耕堂里的先贤古人,三稔厅里的音乐大师,作为青岛大学毕业生最高兴的——这里是我们敬爱的老校长的家乡。
1918年8月24日,后来担任新组建的青岛大学第一任校长的何炳林院士出生于此。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何老师,从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新中国,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心下,他成功从贫铀矿中提取出达光谱纯度的浓缩核燃料“铀—235”,为我国原子能国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何老师历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张和推行“教学、科研与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新体系”,他以科学和国家需要为己任,积极倡导相关学科的交叉相互渗透,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被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The father of ion exchange resin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