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杀丁公(刘邦为什么杀丁公不杀项伯)

网友提问:

刘邦斩杀了自己的恩人丁公,司马光为何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呢?

优质回答:

丁公放走了对手,不但没得到感恩,反而被杀掉了。刘邦用行动告诉后人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背叛。然而他曾孙却不听话,把“背叛”诠释为“义”,毁了江山。

刘邦和项羽翻脸后,刘邦联合五路诸侯,五十六万大军,去收拾项羽,兵多将猛,联合军觉得很牛叉,到了彭城抢夺财宝、美女,天天大酒大肉,感觉轻松地就能收拾掉项羽。

没想到的是项羽带了3万精兵,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杀了十万联军,把刘邦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眼见就没了活路。

也是刘邦命大,突然刮起了一阵怪风,飞沙走石,吹的人睁不开眼睛,混乱中,夏侯婴拉着刘邦,冲出了包围,刘邦身边只剩下十几个骑兵。

刘邦正侥幸时,突然一声炮响,冲出一队人马,为首的是项羽手下大将丁公。刘邦当时毫无战斗力,只有束手就擒的分了,但他还是内心挣扎了一下,服了软,向丁公求情说:“咱俩都是牛人,干啥要往死掐呢?”没想到丁公居然心一软,放走了刘邦。

没想到的是,在400多年后,赤壁之战时,曹操被燃得焦头烂额,带领着残兵败将来到经过华容道,曹操扬鞭大笑“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冲出了大将关羽。曹操也说了软话:“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便放走了曹操。

丁公和关羽身为大将,却放走了对手,虽然原因不同,丁公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关羽是为了报答恩情,但是这种行为无疑是背叛,毫无原则的放走对手,而且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刘邦逃生后最终干掉了项羽,成了汉高祖;曹操脱身后,灭亡了蜀国,谥号武皇帝。他俩私心一动,轻轻一抬手,改变了历史。

放走了对手,两个人的结局截然不同。丁公很悲催,在项羽失败后,他投奔刘邦,没想到的是汉高祖耍流氓:“你是项羽臣子,却不忠诚,正是有你这样的人项羽才失去天下!别带坏我的臣子。”于是杀了丁公。

关羽放走了曹操,诸葛亮执行军令要杀关羽,刘备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我和关羽一个头磕在地下,说好了同生死,你杀了他,我咋活,记个大过算了。”关羽不但没事了,反而这事成了关公讲“义气”实锤,在民间广为流传,让人费解。难怪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个故事。

项羽真是用人不当,由于项伯在鸿门宴前通风报信、丁公放走刘邦,才酿成大错,改写了历史。作为臣子,首先应该有的观念,就是忠诚,如果刘邦也把这样的人留在身边,那么其他人就会效仿,如果都在关键时刻抖抖私心,那汉室江山如何稳固。

而刘备对关羽的做法,就是用“义”字绑架国法,在关乎国运的大事上,做出了错误的抉择。从帝王气度上看,刘备比他老祖宗刘邦差老鼻子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有三个历史人物:刘邦、丁公、司马光,先对这三个人物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刘邦,我们很熟悉的的历史人物,草根出身,在公元前202年,宣告汉朝正式成立,名号“汉高帝”。刘邦手底下的名将有张良、韩信等,项羽就是毁在他手里的。

丁公,据说原名丁固,项羽手下将领。

司马光,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有《稽骨录》、《潜虚》、《资治通鉴》等。

刘邦和丁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司马光是后代的学者。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忘恩负义者,人人得而唾之!

可为什么,司马光对刘邦斩杀恩人丁公之事,给予刘邦很高的评价呢?分析如下。

恩从何来

当年刘邦还是屌丝的时候,就投奔了楚国项梁,和项羽是同事。项梁战死在定陶后,因刘邦救援有功,项羽很欣赏他,便与刘邦结拜了兄弟。

后来在楚怀王的挑拨离间下,再者那时刘邦已经有了自立之心,最后刘邦从此和项羽分道扬镳。严格意义上说,刘邦背叛了兄弟。

自此一别,天下两分,拉开了世界闻名的楚汉相争!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着项羽北上攻打齐国的时候,亲自带领近六十万兵马偷袭彭城,取得大胜。

项羽一听到消息,立马带着三万精兵赶回彭城,以少胜多,灭了刘邦十几万人马,剩下的溃不成兵各自逃散!这是一个历史上很经典的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

败战后的刘邦,被追的到处逃亡,项羽命令手下将领丁公乘胜追击,结果还真的给丁公堵住了刘邦!

刘邦一看性命不保,也不顾脸面了,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向丁公诉说着自己的人生无奈与沧桑,诉说着当年与项羽的结义之情,可谓是情深意切!

丁公一听,还真的被他打动了,他认为刘邦确实是真性情的汉子,于是便放生了刘邦。

据《楚汉春秋》记载,薛人丁固与彭城人赖齮骑而追上,上被发而顾丁公曰:“吾非不知公,公何急之甚。”于是回马而去之。

为何忘恩负义

战败后得刘邦,时运上升,遇到了很多良将,而项羽则慢慢的处于下风,最后败给刘邦,自刎于东江边。

项羽一死,丁公想着当年有恩于刘邦,找他总有一口饭吃,就去投奔了刘邦。

丁公做梦也没想到,对于他的到来,刘邦不但没有盛情招待,反而命人杀了丁公!

刘邦为什么杀恩人刘邦呢?分析主要有几方面原因。

(1)当年,刘邦曾背叛楚国,背叛项羽,最后楚国毁灭在自己手里。他内心深刻的知道,背叛的人是很恐怖的,自身就是一个案例。

虽然刘邦自己曾经是背叛之人,但他也恨背叛的人,或者说惧怕背叛的人。

丁公当年放他离去,是背叛了项羽,如果他投奔了自己,某天会不会也走自己的背叛之路呢?

(2)对丁公来说,他认为自己是有恩于刘邦;可在刘邦认为,当年在这种人物面前苟且偷生是他一辈子的耻辱!

尤其他曾经听闻,丁公以前曾向人炫耀刘邦是自己手下败将,如何的向自己求饶,以刘邦的性格,早就想剁了他了!

(3)古语有言“战场无父子”。交情再深,那是私情,一旦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任何一切都应该放弃。丁公在刘邦看来,就是没有国家立场的人,即便收留他,也没有太大作为。

综上所述,显然司马光是很认同刘邦的做法,因此对刘邦杀恩人丁公之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原创首发:历史小地主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丁公,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帝刘邦,短兵相接,高帝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放我一马吧。”丁公确实也佩服刘邦,于是领兵撤还,放过了。

在刘邦夺得天下之后,丁公借自己放刘邦一马的恩情,前去投奔刘邦,结果被刘邦下令绑了,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并说让后世为人臣子的人不要效法丁公!”说完把他杀了。

司马光为何给予高评价了?

司马光从小受父亲教育影响,诚信一生,忠于君王的一代正人。认为身为臣子却不忠诚的人,如果人人有二心,以图求取厚利,那么国家是不得安宁的,这个丁公的存在将会影响帝王的形象与尊严。依照礼仪是不可宽容的。似此杀一人干万人畏惧,其虑事是深刻又远广,汉高帝的子孙享有上天赐予的禄位四百年。应当的啊!

其他网友回答

丁公在作战中放了刘邦一马

刘邦刘邦与四路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人马在彭城会战中被项羽的三万挟愤而来的精锐击溃。整个联军如同蚁穴被大水冲散,漫山遍野尽是夺路奔逃的诸侯兵。刘邦急忙中被马车夫滕公夏侯婴拉上马车,慌不择路地见路就跑,一路上奔逃。路上拥堵,不是交叉路口遇红灯,就是车马拥堵塞了道。反正是慢得让人心慌意乱。就在这时,楚军追了上来,这个人叫丁公。刘邦实在跑不过了。刘邦回头对丁公说,咱两个都是贤能的人,为什么要为难对付呢?丁公一听,就迟疑了,这分明就是让刘邦快点逃的意思。刘邦马上就跑了。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戹哉!”於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丁公如果这回没有放刘邦走,或者是直接把刘邦杀了,项羽不是因此打败了刘邦,就没有后来的许多事情了嘛?但是,丁公放走了刘邦,使项羽后来最终自杀了。这么说来,项羽失去天下,丁公不是主要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很多,比如在鸿门宴上,在荥阳之围中被骗,章邯在关中没有等到项羽的救兵而内外夹击刘邦,项羽手下的人才跑到了刘邦手下……这些都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项羽失去天下当然就埋怨不得丁公了。

刘邦为什么要杀丁公呢?

因为刘邦得了天下后,新的形势与政策要求刘邦必须改弦易辙,建立一个新的价值观念来统一思想。刘邦在与项羽争多天下时,采用的方法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取胜,什么手段都用上了。但是对手项羽死后,刘邦就要求臣下必须忠于自己,这样一来,无论是从舆论上,还是从价值观念上,都有人出来当个”典型形象”,就在这个时候,丁公在刘邦得意时,跑来找刘邦,说起过去对刘邦的救命之恩。刘邦却不这么看,他认为项羽失去天下是由于丁公放走了他刘邦 刘邦却不想想,如果不是丁公放了他,他会有后来的一切吗?

所以说,刘邦杀丁公,不是从私人感情上要杀丁公,而是从政治,舆论等等方面的需要而杀丁公。刘邦说项羽失去天下是由于丁公放走了刘邦,完全是借口。刘邦要借丁公的人头号令天下,你们要忠于自己的主子,丁公没有忠于项羽,使项羽失去了天下,完全是丁公造成的。“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才是刘邦要求大臣民众忠于自己的想法。刘邦只是借丁公的死,向天下说明:这就是不忠于主子的下场。

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後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司马光的评价与刘邦的价值观念一致,所以评价很高

司马光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有宋朝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司马光在朝廷党争失败后的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借事说事,一来丁公确是不对,这叫不忠;二来丁公不该把自己当成”恩人”去对待刘邦;三来丁公的想法与当了皇帝的刘邦差距太大了;四是丁公不了解大局,人家刘邦需要什么。这些无疑使丁公撞到刘邦的枪口下。

司马光的评价多少要求宋朝的皇帝应该有刘邦的手段,把当时的改革派打压下去,维持过去的祖宗之法。司马光时期的北方边境处于敌国的侵害之中。军队战斗力下降,军心涣散。司马光把这些现实的东西写入历史人物之中,就是要表达《资治通鉴》这部书的道德观念之一。忠君思想依旧是司马光的倡导之一。这就与刘邦的需要一致了。司马光当然就对刘邦杀丁公的行动打勾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丁公本是西楚霸王账下的将军,不过他却放过刘邦,按理说丁固也算是对刘邦有恩,但是后来刘邦还是把丁公杀了。而宋朝的司马光对刘邦杀丁公之事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那刘邦杀恩人丁公,司马光为什么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呢?

丁公原是项羽账下的将军,当秦朝灭亡后,项羽虽然没有称帝,却有着皇帝一样的权利,后来项羽和刘邦相争,进入四年的楚汉相争时期。

在楚汉相争开始的时候,刘邦屡次败于项羽,其中一次项羽又大败刘邦,刘邦仓促逃走,但却有楚军对刘邦穷追不舍,其中就有丁公。

丁公追上刘邦后,刘邦在情急之下于是对丁公说“难道两条英雄好汉要互相伤害吗?”最终丁公放过刘邦,刘邦也因此能安全离开。

后来在楚汉相争的最后,韩信在垓下之战中对项羽进行重重包围,项羽最终兵败自刎而亡,刘邦得以建立大汉王朝,然而当丁公再次见到刘邦之时,刘邦已经富有天下,这时刘邦需要的是忠于自己主公的来体现忠君思想,而不是背叛自己主公而帮助敌人的叛臣思想。

因此刘邦觉得丁公对自己主公项羽不忠,因为这样的人,让项羽最终失败,所以刘邦就杀了丁公。

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到司马光所处的宋朝时期,已经很多年,同时刘邦建立的大汉,分为西汉和东汉,加在一起也有四百余年,司马光对刘邦杀丁公之事,觉得“刘邦杀丁公一人,而千万人惧之,给对主公不忠之人有了借鉴,也同时体现了忠君的思想,这说明刘邦考虑事情是非常深远的,杀一人而千万人惧,大汉也得享国运四百余年”。

而司马光所处的宋朝是文人的乐园,文人地位很高,又是儒家思想,最重忠君,但丁公是项羽账下的将军,却放过刘邦,丁公虽然有恩于刘邦,但却是对项羽不忠,这违背了忠君思想,刘邦因此杀了丁公,因此司马光对刘邦杀丁公之事给予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