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法正是怎样的一个人(三国时期的法正是谁)

网友提问:

三国时期真实的法正是一个怎样的人?

优质回答:

三国志原文: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璋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先主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儷邪?

(节选自《三国志·法正传》)

法正像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祖父法真是当时的名士,品行高尚正直清廉。建安初年,由于天下发生饥荒,法正与同郡人孟达一同来到蜀地,投靠刘璋,过了很久,法正才被任命为新都县令,后来被召回成都,担任了代理军议校尉一职。他既不受重用,又遭到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好,感到很不得志。 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朋友,张松考虑到跟随刘璋很难有所作为,常常暗自叹息。后来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恐惧之心,张松于是便借机劝刘璋,迎请刘备入蜀,让刘备来讨伐张鲁。刘璋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计说:“凭着将军的英才,应当利用刘璋的懦弱,迅速出兵;张松,是益州的重臣,可以让他在成都作为内应;然后将军便可以依托益州的富饶,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来成就复兴汉室的大业,实在是易如反掌。”刘备赞同法正的主意,于是率军沿长江逆流而上,向西进兵,与刘璋相会于涪城。随后刘备先北上到葭萌,接着就掉头南返,向刘璋发起了进攻。 等到刘备的军队包围了雒城,法正给刘璋写信说:“我虽蒙受了不忠的诽谤,然而我内心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辜负您的恩德,顾念君臣的名分义务,我实在是痛心疾首。左将军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举兵前来,旧情仍在,确实对您没有什么鄙薄之意,我认为您可以考虑改变策略,以便保全您的家族。” 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准备越城投降,因事情暴露未能成功。刘璋投降后,刘备因此看不起许靖,不肯重用他。法正劝刘备说:“天下有许多只有虚名而无真实才干的人,像许靖就是这样。然而如今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又不能一户一户地向全国人说明,许靖的虚名传遍天下,如果对他礼数不周,天下的人就会因此说主公是轻视贤才。”刘备于是厚待许靖。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附近地区,在内则是刘备的主要谋臣。法正对别人一顿饭的恩德也要报答,小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曾擅自处死过几个毁谤过他的人。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骄横,您应该禀告主公,抑制约束他作威作福的行为。”诸葛亮答道:“主公从前在公安,北面害怕曹操的强盛,东面担心孙权的威胁,近处又惧怕孙夫人在身边生变,在那个时候,真是进退两难。法正辅佐帮助主公,使他得以展翅高飞不再受人钳制,现在怎么能抑制法正,使他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呢!”诸葛亮又知道刘备很喜爱法正,因而才这样说。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战就迫使张鲁投降,平定了汉中,他没有乘这一有利形势攻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自己匆忙率军北还,这并不是他的智谋不够,力量不足,而是由于内部忧患逼迫他这样做的,假如我们发兵讨伐,一定会取得成功。”刘备赞同法正的计策,于是便率众将军进军汉中。刘备命令黄忠居高临下,擂鼓呐喊着向夏侯渊发出攻击,大败夏侯渊军队,并将夏侯渊等人斩首。曹操领兵西征乌丸,听说是法正的计策,说:“我本来就知道刘备不可能有这样的计谋,一定是有人教他的。” 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做了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去世,死时年仅四十五岁。刘备为法正的死一连几日痛哭流泪。追谥法正为翼侯。诸葛亮与法正虽然喜好和崇尚不同,但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彼此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智慧和谋略感到惊奇。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雪耻。许多大臣都劝谏阻止,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蜀军战败,后退驻扎在白帝城。诸葛亮感叹说:“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够劝阻主上,使他不匆忙向东吴进兵;即使向东吴进兵,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

法正善于预见成败,有奇谋妙计,却不是因为德行为人称道。与魏国群臣相比,法正大概是程昱、郭嘉一类的人物吧

顺手翻译,由此大概可知当时的人是如何认识和评价法正的。我看到的资料里历史学家们对法正的看法比较一致,认为他识别判断大局、出奇谋的能力确实在诸葛亮之上,从刘备到哪里都带着他就能看出来,而诸葛亮自己也清楚,他更擅长的守天下,法正刚好就擅长攻取天下。但是法正这人人品不行,基本上算是个小人。而且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他这个污点主要就是指原本投在刘璋门下,却因为怀才不遇,发现了刘备这个大哥,就跟张松两个人改头换面,一门心思要为刘备打算,即使是要抢了前主子的老本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搞法看起来毫无道义可言。

这种一件事情改变整体认识的,就像人生的污点,跟曹操一样,曹操一世枭雄,为汉室达利整治天下费老鼻子劲儿,据说因为陶谦杀了他的父亲在徐州屠杀了五个城,整整杀了几百万的男女老少。于是天下英雄看出了他的真面目,觉得寒心。

法正的社会评价不高,大概是因为心理学上讲的“第一印象效应”。所谓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法正这个人物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附带着他卖主求荣的光辉事迹,所以大家关注他的这次行为和背后的心理,认定他就是毫无忠义可言的,一门心思只想施展自己的才能,获得个人成功。

而其实法正跟了刘备之后并没有三心二意,从财力和综合实力来讲,难道曹操那里、孙权那里没有更广阔的空间?呃,法正乃是名门之后哦,祖父可是名士,难道他和张松没有底线,不知道出卖刘璋不好吗?刘备不照样抢了恩人刘表的地盘,历史学家却摇摇头说,没办法,你刘表占着茅坑不拉屎,刘备可不是只想要你这点小地方,他是心怀天下的人物啊。所以说历史人物有千面,你非要定个论,难免偏颇。

反观,还是就事论事,说法正第一件出道的事情做的不地道,那是非常极其肯定正确的。

曹操就是在“徐州屠城”这样的关键事件中搞坏了名声,于是大家深受“定势效应”的影响,都认为自己看出了这个人深藏着的残忍和血腥。所谓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势或心向。 在人际交往中,定势效应表现在人们用一种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觉得曹操曾经这么坏,再怎么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是又怎么解释他俘获关羽,重用关羽,又放走关羽?怎么解释他接纳刘备,而不忍杀了他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年纪越大越有体会,人确实有惯性的思维定势,但是往往会心念一动,做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决定,放在以前肯定是不可能的做法。又或者是恍然大悟走向了更宽阔的道上。

故事里都说关羽是不爱色的,人家把貂蝉都送他身边了,他看也不看,一挥刀给砍了。但是他却会为了秦宜禄老婆几次三番去请曹操赐给他。

有人说法正其实能力不强,绝对没有诸葛亮厉害,刘备之所谓青睐他,完全是性格原因。这倒是很奇怪的论调。诸葛亮之所以那么有名,一半是他品德实在令人钦佩,另一半也是演义的结果。其他都暂且不论,话说他那么厉害的本事,简直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这个有脑子的人为啥完全不知道把这些本事传给后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太多的案例说明了培养继承人的重要性,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死了齐国就风光不再,这是为什么?就是吃了没有及时培养接班人继续辅佐老板啊!诸葛亮不读书吗?

他有本事也不傻,这些技能一个都没传下来,也是蛮令人匪夷所思啊。

刘备所以青睐他,到哪里打战都带着他,正是因为知道他是攻城掠地的好手,长于审时度势出谋划策,攻取天下啊。

你以为是“涛涛”啊?

其他网友回答

法正(176年–220年)出身名士家庭,其祖父为东汉时期名士,儒学家。法正早年在刘璋手下任职,感觉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建安十三年,好友张松举荐其投奔刘备。

法正是刘备夺取成都、汉中的主要谋士,深受刘备的器重。法正死后被追谥为翼侯,翼字有帮助,辅佐之义,可见刘备把其视为成就帝业的股肱之臣,法正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

如若法正还活着,要不会死谏刘备放弃伐吴打算,要不会随刘备伐吴,不至于让刘备遭受彝陵惨败。

总之一句法正善奇谋,军事谋略能力应该略强于诸葛亮,好比曹操的谋士程昱、郭嘉。

其他网友回答

法正可以说是刘备的郭嘉,一个非常纯粹的军师谋士,法正的军师才华可以与郭嘉、庞统媲美,比诸葛亮要强上不少。可惜,和郭嘉一样,生命过于短暂,刚遇上一个可以值得效力的主公,刚帮助刘备定军山斩夏侯渊!军事才华刚有发挥的平台,却在关羽失荆州后不久,刘备要讨伐孙吴时去世,法正的去世,对刘备集团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刘备集团真正算的上军事上特别有才华的,能胜任参谋长这个职位的,像庞统,法正,都不在了,所以刘备在讨伐孙吴时用了黄权当他的参谋长,让诸葛亮镇守后方,可惜,黄权虽然和法正一样属于西川集团的核心人物,但这个人的军事水平比法正还是差了点。诸葛亮在刘备败北后说过,如果法正还在一定有办法劝说刘备放弃攻打孙吴,及时不能阻止刘备讨伐孙权,也不会让刘备大败!由此可见,法正此人的军事能力在那个时候的刘备集团算是前茅!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他是个好人